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进步引致的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28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tching the skill structure of labor force with the technical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pl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not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imultaneous upgrading of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the skill structure of the labor forc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atched with the skill structure of labor for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conomic growth performance of China.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depends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skill structure of the labor force.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分类号】:F249.21;F1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2 张月玲;叶阿忠;;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与技术选择——基于要素替代弹性分析的经验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1期
3 董直庆;王林辉;;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吗[J];经济学家;2011年08期
4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5 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年04期
6 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7 赵喜鸟;钱燕云;薛明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5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2期
8 郭玉清;姜磊;;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散的源泉:资本深化还是效率改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9 林毅夫,刘培林;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庆元;骆建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自生能力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2 沈伟利;徐建中;;产业自生竞争力理论探析[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3 王明友;王天一;;论中国30年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经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宁冬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5 周丰滨;蒋明;;产业自生竞争力探析[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6 张燕;;广东工业企业引进技术风险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7 周丰滨;蒋明;沈伟利;;产业自生竞争力及其理论来源[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8 胡志丁;骆华松;李江苏;;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收敛[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9 周颐;周威;;基于产业自生竞争力的家具产业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10 王军;龚文龙;;工业化进程中的农地交易与农地集中[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Justin Yifu Lin;;Was Is China's Growth Real and Is China's Growth Sustainable?[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繁荣与交流”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4 毕先萍;;技术进步的技能取向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5 薛磊;;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互利共赢战略的微观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林毅夫;;中国经济转型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7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杨文举;;中国1990年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基于适宜技术理论的经验阐释[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林辉;苏碧娟;;我国进口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及其技术溢出效应[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5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肖磊;商业模式在技术资本创造价值中的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6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书超;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焦旭;基于技术进步的北京高技术企业成长模式演进机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凯;技术选择与企业战略匹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成林;李超;;要素禀赋结构、技术选择与中国城市现代产业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2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3 高帆;石磊;;中国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1978~2006年[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4 唐根年;沈沁;管志伟;徐维祥;;中国东南沿海制造业集聚过度及其生产要素拥挤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5 苗文龙,万杰;经济运行中的技术进步与选择——基于中国技术发展路径与经济增长、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5年03期
6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7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8 云鹤;刘涛;舒元;;协调改善、知识增进与经济持续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4年03期
9 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10 黎德福;陈宗胜;;改革以来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快速的效率改进?[J];经济学(季刊);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爱华;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10期
2 齐建国;彭绪庶;;技术进步与就业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10期
3 罗润东;;当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4期
4 曹前满;;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是休闲还是失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4期
5 何颖媛;;技术进步的就业总量效应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刘小兵;;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探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贾海霞;于任游;;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制分析[J];北方经贸;2010年05期
8 刘强;;技术进步对于我国就业增长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1年18期
9 薛营;王林辉;;技术进步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述评[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6期
10 梁凯轩;振兴经济 依靠技术进步[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3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6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7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江 作者单位:金沙县沙土镇安监站;浅析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2 魏海田;依靠技术进步反腐败?[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记者 罗晖;反垄断法保护技术进步[N];科技日报;2007年
4 王玉平;技术的作用及应用的双重性[N];学习时报;2009年
5 记者 彤宇 通讯员 柳志;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吉林工业增长[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仝晓波;以技术进步促能源产业破茧前行[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市场须为技术进步服务[N];经济日报;2005年
8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范伯元;深入宣传贯彻《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开创北京技术市场工作的新局面[N];北京科技报;2002年
9 东言;宜从技术进步上找出路[N];中国纺织报;2001年
10 记者 王心见;技术进步是全球贸易重要推动力[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6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7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9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玉杰;浅析1988-2004年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相关效应[D];山东大学;2008年
2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珍;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田晓芳;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钱茜;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技术进步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娟;山东省技术进步路径与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蓓;市场化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包江山;技术进步对碳减排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57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45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