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我国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05-07 00:21
【摘要】:为更好发挥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对于城乡发展的引导促进作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明确动力机制类型基础上,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比较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与以往研究之间的特征和差异,评价其不足,提出以下努力方向:(1)加强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创新;(2)细分不同类型动力对城镇化作用的机理研究;(3)推进不同动力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4)强化动力机制对于城镇功能提升的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and promoting role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for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clarifying the types of dynamic mechanism,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are presented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ew urbanization dynamic mechanism research and previous studies, evaluates its shortcomings,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efforts: (1)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urbanization measure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2)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dynamics on urbanization; (3)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dynamics; (4)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promotion of urban function.
【作者单位】: 山东省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GSF116008) 山东省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209)
【分类号】:F29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冰华;河南省乡村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周晓东;重庆市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們;魏荣华;孟庆红;;重庆市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景普秋;张复明;;资源型城镇组群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以山西省介孝汾城镇组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4期

5 崔功豪,马润潮;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1999年02期

6 欧向军;甄峰;秦永东;朱灵子;吴泓;;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7 丁生喜;王晓鹏;;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以环青海湖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1期

8 刘林;龚新蜀;;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年10期

9 岑迪;周剑云;赵渺希;;“流空间”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研究[J];规划师;2013年04期

10 魏冶;修春亮;孙平军;;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地理研究;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尚春;中国农村城镇化动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沈建芬;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谭雪兰;长春市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云静;黄山地域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模式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4 林小如;湖北省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路径模式及空间组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田宽;合肥市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前;;义乌市农村城镇化道路发展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2 刘西涛;王炜;王德勇;;黑龙江省特色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3 徐海贤,庄林德;苏南地区乡村城市化制约因素、动力机制与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郇恒飞;焦华富;曹阳;;皖江城市带城乡协调发展差异性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晓莉;;河南省城镇化驱动力机制研究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龙花楼;刘彦随;唐国平;陈玉福;;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新农村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梁龙凤;;推进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J];北京农业;2012年03期

8 税伟;陈烈;任杰;王山河;;我国乡村城市化道路的起源和演变[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9 彭荣胜;;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10 夏鑫;;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J];才智;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森文;王丽娜;周均清;;城际铁路对沿线地区城镇化发展影响研究——以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

本文编号:2470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470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