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22 11:26
【摘要】: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PSR)分析框架建立结构因素图,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中国东、中、西、东北4个区域的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消耗和污染强度以及地区贫困不均等因素正成为限制东部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2经济稳步发展和空间逐步扩张是积极推动中、西部2个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主要因素;3东北地区相对于中国其他3个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形成过程有很大不同,人口增长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特征因素尤为重要。
[Abstract]:Based on the driving-pressure-state-response (DPSR) analysis framework, the structural factor diagra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four regions of East, Middle, West and Northeast China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factors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intensity and regional poverty inequality are becoming the key factors that limit the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2)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space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ctively promote the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two regions of the west. (3)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regions of China,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is very differ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growth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大学江西长江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42) 江西省软科学项目(20132BBA1000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750)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甬军;景普秋;;“中部崛起”中的产业选择与城市化发展[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2 蒋涤非;宋杰;刘蓉;;健康城市化的响应机制及指标体系——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3 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年15期

4 陈明星;叶超;周义;;城市化速度曲线及其政策启示——对诺瑟姆曲线的讨论与发展[J];地理研究;2011年08期

5 李红波;张小林;;我国发达地区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及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6期

6 张红宇;;关于城乡统筹推进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5年09期

7 罗守贵;高汝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及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动研究——三种区域基尼系数的实证及对比[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8 王小广;实施中部振兴战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30期

9 陈甬军;;中国城市化发展实践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J];经济学动态;2010年01期

10 周文;孙懿;;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雨辰;龚常;;中小城市与郊区新城的发展困境和应对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1期

2 贺来喜;陈丙欣;;河南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9期

3 王军;;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之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6期

4 李朝晖;宋来胜;;城市化和财政支农对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基于城乡差距的实证[J];当代经济;2012年02期

5 罗守贵;王爱民;高汝熹;;高级人才空间流动因素分析及建立反区域筛选机制的意义[J];地理科学;2009年06期

6 张光;庄玉乙;;公民期望与政府职能的改进——基于一项对大学生财政支出认知态度的调查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3期

7 徐翠梅;;中国是否面临中等收入陷阱[J];经营管理者;2011年24期

8 钟陈;陈苏丽;;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省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1989—2009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9 夏华;;“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失衡[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10 朱琳;贾庆雄;;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欧阳有旺;曹焕俊;;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静;刘伟林;;对中部崛起战略中“金融弱化”现象的分析与思考[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王国平;;转型中的城市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与城乡一体化均衡点选择——以上海城市发展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周文;孙懿;;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5 易定红;吕梦捷;;充分挖掘中国劳动力增长的潜力[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6 刘贤腾;刘锋;;皖北地区空间不均衡增长战略初探[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7 肖莹光;;城镇化、非农就业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河北省及其沿海地区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8 李月;邸玉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结构转换——一个阶层线性分析的视角[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伟;城市新产业区演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3 赵玲;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吉林省城市化机制与路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向明;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山地型旅游区生态健康诊断与调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6 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唐震;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匡远凤;中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分布和利用效率[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盛来芳;基于时空视角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刘志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永芹;中小企业外包物流协作关系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娟;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接纳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朱翅飞;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黄怀;满意到忠诚路径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树;大中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小燕;山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生态压力定量评估[D];西南大学;2012年

7 杨建军;地区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定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畅童娜;开放经济条件下中部地区经济整合的困境与出路[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维;上海都市圈内部经济差异分析及趋同性路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傅永超;城市群府际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景武;;重视贫富分化 警惕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10期

2 杨重光;;新型城市化是必由之路[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11期

3 李京文;;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城市群(圈)的出现及对投资的需求[J];创新;2008年03期

4 甄峰;欧向军;王春慧;姜煜华;;江苏省城市化战略调整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5 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6 任保平;加快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年06期

7 王慧英;;新时期我国健康城市化的经济学解释及发展重点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8 于涛;张京祥;罗小龙;;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市城市化质量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9 张立;;19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差异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城市规划;2010年05期

10 刘西锋,李诚固,谭雪兰;东北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机制分析[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立;;和谐城市与健康城市化——基于一个都市区城市化模型的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10年

2 安徽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N];安徽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宇娜;王玉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区域差异特性与成因分析[J];财会研究;2009年19期

2 荣浩;王菁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基于制度供给质量视角[J];经济问题;2011年11期

3 方远平;周雁;;广东省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科技;2012年18期

4 王洪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3年10期

5 薛蓉娜,谢曼英;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上篇:电信发展区域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潘玉君,武友德;云南省社会发展区域差异及现代化进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樊明;不同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区域差异[J];经济经纬;2004年01期

8 刘建国;论区域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完善[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9 辛贤,毛学峰,罗万纯;中国农民素质评价及区域差异[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9期

10 何忠伟;;中国财政支农效率的区域差异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叶芳;;1978年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蓝丁丁;韦素琼;;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因素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3 陈修颖;楼丽婷;;浙江省科技资源存量的区域差异及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丁文斌;王雅鹏;;基于湖北省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趋势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刘建国;;我国省际区域差异的五大特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林晓珊;;浙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一项基于客观指标的聚类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广万;;区域差异与旅游资源互补是发展大区域旅游的核心——兼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和粤东旅游区域的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范霄文;;基于FPCA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9 赵济;;中国区域地理改革趋向[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曹云者;韩梅;夏凤英;颜增光;周友亚;郭观林;李发生;;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取值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s,

本文编号:2504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504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