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增长溢出渠道与长三角城市群增长格局演化

发布时间:2019-07-06 07:56
【摘要】:核心城市经济增长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直接影响城市群增长格局变动,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增长极化效应的演化推动了该城市群由单核心向多中心发展。综合考虑经济规模权重的增长极化指数与经济增长溢出渠道的多元增长极化指数,及增长核心集中度指数等多指标的变化,本文对长三角城市群1995年以来增长格局特征及其演化的定量分析表明各指数基本呈现下降趋势,核心城市极化效应逐渐减弱,而核心城市增长的收敛性特征日益明显;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化发展的态势主要源于上海、苏州等地多核心的增长溢出效应带动了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基于差异化的增长溢出渠道,不同城市发挥着增长核心作用。
[Abstract]:The polarization and diffusion effect of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core c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change of the growth pattern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of the growth polarization effect of the core city agglome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a single core to a multi-center. Considering the changes of the growth polarization index of the economic scale weight, the multiple growth polarization index of the economic growth spillover channel, and the growth core concentration index,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growth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since 1995 shows that each index basically shows a downward trend,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of the core cities is gradually weakened, and the conver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wth of the core cit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trend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multi-core growth spillover effect in Shanghai, Suzhou and other places, which lead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ther cities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ed growth spillover channels, different citie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growth.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机理与绩效评价”,项目编号:13YJC790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03100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毅;张京祥;;基于县域尺度的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7期

2 潘文卿;李子奈;;三大增长极对中国内陆地区经济的外溢性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3 安虎森;;增长极形成机制及增长极与外围区的关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黄南;李程骅;;产业发展范式创新、空间形态调整与城市功能变迁——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城市转型研究[J];江海学刊;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传清;刘春波;;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资本流动——来自地级市的证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林淑珍;龙昱;;闽江沿河初设城镇时空特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兆同;;论我国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实现[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4 毛广雄;曹蕾;丁金宏;严士清;;基于传统和五普口径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时空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2009年11期

5 张战仁;杜德斌;黄力韵;;国际研发投资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和关联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3期

6 王颖;张婧;李诚固;张雪娜;;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及其空间特征[J];经济地理;2011年01期

7 向云波;张勇;袁开国;赵会丽;;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7期

8 夏永久;朱喜钢;储金龙;;基于ESDA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9期

9 袁飞兰;;“增长极”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论坛;2009年18期

10 冷志明;张铁生;;建国六十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祥琪;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及其完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平;制度约束与中国城市规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李文石;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技术发展模式选择与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陈飞;边界效应、区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09年

5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琼峰;市场整合、工业集聚与统筹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李东;人口流动与重庆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康;基于产业关联的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碧宏;产业集聚与增长极的形成[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黄晴宇;中国参与东亚经贸合作边境效应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江曼琦;王振坡;王丽艳;;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的实证研究及对城市发展方针的反思[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2 蒋瑛;郭玉华;;区域合作的机制与政策选择[J];江汉论坛;2011年02期

3 魏后凯;成艾华;;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J];江汉论坛;2012年04期

4 葛莹,姚士谋,冯学智,蒲英霞,卓勇良;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和城市化的关系[J];经济地理;2005年04期

5 张虹鸥;叶玉瑶;陈绍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特征[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6 段学军;虞孝感;刘新;;长江三角洲地区30年来区域发展特征初析[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建业;对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环境经济;2004年11期

2 周伟林;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与空间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Z1期

3 徐康宁,赵波,王绮;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竞争与合作[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胡晓鹏;;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5 胡勇;;长三角城市群:四个关系亟需处理[J];浙江经济;2007年11期

6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城市;2007年06期

7 陈志刚;王青;黄贤金;彭补拙;;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8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周昌林;李江;;长三角城市群的格局演进、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探究[J];经济经纬;2007年05期

10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海燕;袁新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长三角城市群[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王煜坤;黄建中;;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与空间布局演变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秀;于静;勇应辉;;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莉莉;邵帅;曹建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5 张锋;;把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施祖麟;毕亮亮;;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刘润生;余建忠;;“高铁效应”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挑战与机遇[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耀;刘志民;;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寿松 张炜 姚玉洁;长三角城市群实现“雁阵齐飞”[N];华东旅游报;2006年

2 记者 郑蔚;长三角城市群同绘宏图齐跨越[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郑蔚 吴越;长三角城市群 竞争力持续增强[N];文汇报;2006年

4 记者 熊珠琴;长三角城市群拓展合作领域[N];泰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丁辉 通讯员 许恺京;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合作再度“发力”[N];嘉兴日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远;三方面促长三角城市群转型发展[N];东方早报;2012年

7 记者 季明 何欣荣 章苒;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核心在于国际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本报记者 何苗;谋利益共享长三角城市群再扩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刘新红 张启山;长三角城市群织成“1小时高铁网”[N];科技日报;2013年

10 刘一珉;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来机遇[N];常州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瑛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毛巧梅;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征与效率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3 余初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4 王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竞合关系与南京的战略选择[D];东南大学;2005年

5 黄武龙;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孙友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燕;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8 夏慧俊;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关联特征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王婷婷;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空间统计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卢虹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0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510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4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