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大背景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设立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截止到2017年,我国有100个地区被批复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且福建、江西、贵州我国3个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获批,标示着我国试验区建设跻身全面放开和加速推进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二者的矛盾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二者应该是彼此相促进、协同发展的。在经济全球化、创新驱动发展以及生态文明需求背景下,区域竞争力提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将当地生态劣势转为生态优势,如何充分彰显原有生态优势,并迅速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各区域亟需破解的问题。本人结合专业研究方向,并依托研究生阶段参与研究导师项目《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研究》和《西安mP灞生态区发展报告》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研究经验,确定学位论文题目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竞争力评价研究”,旨在为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加快区域发展进程提供战略措施及建议。本研究主要参考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学院(IMD)关于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国家关于生态省、市(县)的综合考核指标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目标等构建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经济发展质量、社会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发展水平四个模块。选取河北省承德市等47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标排序方法分别对其竞争力四个模块进行评价,继而,根据该评价结果进行互为两两的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得竞争力回归方程,最后利用自然科学中的“耦合度”测算竞争力各模块间的耦合协调度,在竞争力指标体系内部探索其内在联系。本研究分析结果如下:(1)世界经济论坛(WEF)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和资源密集度,将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分为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等。基于世经论坛(WEF)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分析各地区人均GDP(美元)统计数据,发现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均多数处于效率驱动阶段以及由效率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过渡阶段,个别区域经济发展已迈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2)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不平衡。不论是竞争力模块评价还是模块间相互作用关系,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均存在“东-中-西”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且各区(省)域内部,存在“特殊”经济体在区(省)域内脱颖而出,在体量、效益方面均不同于该部分其他地区,不均衡发展现状较为明显。(3)创新发展水平对竞争力提升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在构成综合竞争力的各模块中,创新发展水平对地区综合竞争力的贡献最多,其次是经济发展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4)生态文明建设日渐成为区域竞争力所在,且在构成竞争力各模块间六种耦合协调性对比分析说明,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基本呈协同发展状态,创新发展与生态建设间的耦合协调性处于中等水平,可继续加强基于绿色生态的创新活动力度。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可培育、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竞争优势的建议:首先,构建全民参与生态环保的公众行动体系,加大绿色、生态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绿色创新投资比重,强化“创新-生态”耦合协调性,保障、稳固绿色生态发展需要;其次,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原则,形成“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动力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最后,要加强地区间的互联互动,先进区域带动后进区域,形成“点-线-面”带动发展体系,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图文】:
图1-3邋“生态文明城市”关键词共现网络逡逑Fig.邋1-3邋Key邋words邋co-occurrence邋network邋of邋the邋Eco-civilized邋city逡逑

图2-1波特钻石模型逡逑Fig.邋2-1邋Potter’s邋Diamond邋Model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清华;解燕平;;基于最优组合赋权的建筑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1期
2 杨静;沙景华;;矿业经济区区域竞争力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5年03期
3 徐文华;庄唤娣;;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环保产业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及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0期
4 周春芳;;贵州省各市州区域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07期
5 舒小林;高应蓓;张元霞;杨春宇;;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3期
6 张欢;成金华;冯银;陈丹;倪琳;孙涵;;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5年02期
7 旷惠莹;舒煜;;临空产业集群对贵阳区域竞争力的影响探讨[J];港口经济;2015年01期
8 王健;张晓媛;;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9 齐阳;王英;;基于空间布局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8期
10 黄益方;孙永波;;互联网环境下零售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基于价值链理论[J];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鲍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刘淑梅;中国农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王玉珍;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4 王东梅;医药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吕文学;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安婷婷;我国网络游戏上市企业竞争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魏浩月;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快递企业竞争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胡婧维;区域竞争力与绿色建筑规模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4 伍程程;广东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关系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5 邓衔青;湖南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峰;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7 秦佳佳;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
本文编号:
2655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65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