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5:04
【摘要】: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过程,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群如今已成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对于我国城镇化格局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还存在着问题,如过于追求城镇化率量的提高,但对质的提升有所忽略。目前在我国城市发展以及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着城镇化系统效率的提升和改进。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应当重新思考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新模式,通过对于城镇化问题的研究探索城镇化高效发展模式,在当前新的发展背景下解决新问题。城市群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其效率问题更应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将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群城镇化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针对其城镇化效率整体变化以及各地市分布特点,提出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群城镇化效率发展现状的政策建议,对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推进与发展和我国各大区域城镇化效率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城镇化发展面临深刻转型的背景下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城镇化相关理论和城镇化效率研究文献的基础下,按照指标选取原则选取相应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5-2015年间30个城市城镇化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模型求解结果进行静态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城市群演化规律和特征;运用DEA-Malmquist法对城市群城镇化效率进行动态分析,最后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效率发展和变化特征及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实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城镇化效率到2015年距离效率前沿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且2012年后城市群整体城镇化效率处于缓慢下降状态,出现效率提升动力不足的现象;(2)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之间城镇化效率存在一定的差距,城镇化效率在地理上呈现不平衡的格局,既有领先型地区又有滞后型地区,具体表现为群内增长极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其城镇化效率高于周边地区,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在不同的城市及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严重阻碍了城市群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的合作机制,未能将资源有效整合从而影响规模经济;(3)通过对三个次级城市群的对比发现不同地区城镇化效率存在差异,表现为次级城市群之间城镇化效率发展的存在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大武汉城市圈综合技术效率值及技术效率值相比于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具有一定的优势,规模效率值方面长株潭城市群规模效率值具有一定优势;(4)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效率结构上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导致城镇化效率下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动是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驱动机制应当兼顾城镇化系统的技术进步与规模的优化;(5)动态研究方面在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系统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偏低,技术变动和技术效率是抑制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因素,提升城市群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关键在于城镇化系统的管理与技术创新,需要以全新的高效的驱动方式带动城镇化系统的运作。基于以上结论,对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城镇化效率的提升、加强城市群内地区之间发展的平衡性和深化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五点政策建议:全面提升城镇化系统管理水平和规模,整体提升城镇化效率水平;协调发展各地市城镇化水平;打破群内次级城市群之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城镇化高效发展。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城市群,长江中游,特大型城市,鄂州市


18图 3.1 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的区域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巩朋勃;滕祥河;程莉;;重庆市城镇化效率的动态评价[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3期

2 李文启;樊晨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投资效率研究[J];创新科技;2015年04期

3 魏后凯;;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与前景展望[J];China Economist;2015年02期

4 万庆;吴传清;曾菊新;;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2期

5 陈立泰;梁超;;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城镇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4年11期

6 郭凯;周继东;;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融资模式创新与效率——基于辽宁省市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7 王晓鹏;张宗益;;城镇化效率区域差异与推进模式[J];财经科学;2014年09期

8 林昌华;;区域发展中城镇化效率与就业结构动因——基于福建省的实证[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9 张鹏;于伟;;山东省城镇化效率及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4期

10 牟玲玲;吕丽妹;安楠;;新型城镇化效率演化趋势及其原因探析——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彭璇;京津冀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2 李小敏;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城镇化效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陈茉莉;城镇化质量时空研究及动力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5年

4 曹景华;许昌市新型城镇化效率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梁超;环境约束下中国城镇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3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683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