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时空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2 牛晓春;杜忠潮;李同f;;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年02期
3 宋学锋,刘耀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模型及其应用[J];科技导报;2005年05期
4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瓦尔·买买提明;塔世根·加帕尔;;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联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颖;贾鹏;;港口集装箱航线密度与腹地货运需求间耦合度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陈娟;王文平;;客户需求响应网络关键节点确定方法及分布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4期
5 陈明;;中国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评述[J];规划师;2012年07期
6 毛蒋兴;郑雄彬;;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质与量协调发展研究[J];规划师;2012年07期
7 袁奇峰;陈世栋;;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建设研究述评及展望[J];规划师;2012年09期
8 马丽;金凤君;刘毅;;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2012年10期
9 陈明;王凯;;启动科技支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区域规划和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科技支撑项目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4期
10 王成新;郝兆印;孙雪;任柏华;姚士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化新模式与路径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修福辉;张震宇;刘泉;;美丽乡村、优雅竹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3 熊彩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体制困境与突破路径[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4 马先标;;论中国特色城镇化稳健快速发展的战略模式构建[A];陕西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13年优秀论文集[C];2013年
5 张伟;袁顺全;李鹏;;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我国城市物质空间构建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6 夏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蒋洪f ;冯建国;薛正旗;张颖;;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北京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A];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熊彩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体制困境与突破路径[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魏保军;;利用城镇化率对山东省中远期能源消费的预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工程规划)[C];2014年
10 王晓琳;;安徽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评价及空间结构演变[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姚成胜;农业耦合系统的定量综合评价及其区域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5 胡喜生;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城市化耦合的关系[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唐燕;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分析与调控[D];天津大学;2012年
7 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彦;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协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曾伟;土地资源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王晓丽;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依努尔·肉孜买买提;吐曼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秋香;湖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张建军;黄土高塬沟壑区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4 罗昆燕;喀斯特地区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耦合机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国彬;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机理下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满强;长春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艳;包头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宋磊;湖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李慧;黄土丘陵区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过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芳;西安市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国;;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基于新型工业化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2 欧名豪,李武艳,刘向南,谌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3 郑亚平;;我国省域城市化质量水平的测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6期
4 袁晓玲;王霄;何维炜;陈跃;;对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5 曹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6 方创琳,毛汉英;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1999年05期
7 蔡运龙,傅泽强,戴尔阜;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8 刘盛和,陈田,蔡建明;中国非农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9 陈波,
本文编号:2706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70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