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动力系统及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17:44
【摘要】:我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最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并作为支柱产业和消费热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发展中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与区域内结构失衡共存;土地国有专属垄断,土地财政的依存度很高;地方政府、房地产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等各主要市场关联主体方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房地产市场套利、投机和行政寻租屡禁不止,缺乏长效管控机制,地价、房价一直随中央政府调控政策的周期和强度而大起大落,这不利于该产业和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危害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本文运用非线性动力学、博弈论等理论研究房地产经济系统规律及其宏观调控政策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史、房地产制度及宏观调控政策变迁史,总结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六大特性,剖析房地产市场主要利益主体的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完成:(1)建立有限理性的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间地价和房产产量决策的动力系统模型,分析其动平衡点解及稳定性条件,研究区域地价房价比在该动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并用DFC方法实现对该动力系统混沌的控制;(2)分别在均衡市场和非均衡市场下,建立有限理性、非线性成本的区域房地产商利益集团内部产量竞争分配决策动力系统模型,研究该动力系统动平衡点解及其稳定域,并分析地价房价比、房地产商税负水平以及市场供求非均衡参数对动力系统演化的影响;(3)基于有限理性、适应性预期和市场供求非均衡因素,构建区域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金融机构和购房者之间利益博弈的动力系统模型,研究该动力系统的动平衡点特征及其在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下的稳定性,并数值模拟分析中央政府财税政策、行政管控政策和行业状态参数对该动力系统演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最后用DFC方法分析中央政府如何控制区域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动力系统混沌态;(4)在研究房地产市场主要关联利益主体行为动力系统规律和宏观管控政策对动力系统演化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区域地价房价比在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动力系统稳定平衡时是恒定的,管理区域地价房价比可实现对区域房地产市场的管控。中央政府可分区域制定地价房价比指标,同步采用地价房价比管理、供求引导和财税管理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有效杜绝调控政策实施中的跷跷板效应。②均衡市场下房地产寡头产量分配动力系统存在“完美”稳定动平衡点即动态博弈的Nash均衡点,区域地价房价比可决定房地产供给市场结构即寡头垄断、垄断、零产量(滞涨)、二周期态和混沌态,这是非均衡市场下该系统的一个特例;非均衡市场下房地产寡头产量分配动力系统“完美”稳定动平衡点可能不存在,但次优稳定动平衡点总是存在的,此时房地产供给市场结构主要取决于区域地价房价比、房地产寡头税负水平和市场非均衡程度。③区域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动力系统平衡点是“完美”稳定动平衡点即市场主要主体利益博弈稳定Nash均衡点,房地产市场管控的根本目标在于理清和调整市场主体各方利益关系以维系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而不是直接调节市场供求以实现居者有其屋;该动力系统演化规律:购房者刚性需求占比、房屋租金率、城镇化率、土地整治成本率和土地财政依存度的上升,均推动区域房地产市场均衡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上扬;房产保有税率、二次交易税率和房产投资机会成本率的上升,均促使区域房地产市场均衡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下行;而房地产商综合税负率的上升,则推高该市场的均衡需求量和房价。把握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动力系统演化规律,有助于更好管控房地产市场。④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应改革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和降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存度;建立以动态调整房地产商税负、房地产二次交易税负和房地产保有税负、实行区域性差异化政策和反腐败常态化为主的长效管控机制;建立以提高房地产业直接融资比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正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舆论导向为主的房地产预期管理机制等方面,多位一体配套进行,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19;F29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志民,任福尧;无穷多个函数的随机动力系统[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2 文兰;动力系统简介[J];数学进展;2002年04期

3 胡隐樵;评述专著《动力系统自忆性原理——预报和计算应用》[J];气象;2003年01期

4 陈少白;谭光兴;毛宗源;;单调集射动力系统及其稳定性[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混合动力车动力系统相关专利介绍[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8期

6 陈述;李清都;胡诗沂;;动力系统可靠计算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0年S2期

7 毛继祥;;我国动力系统的未来[J];今日科技;1986年03期

8 任福尧;随机动力系统的进展和问题(英文)[J];数学进展;1997年05期

9 王天成;时变动力系统的不稳定性[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李万社;一类有理函数构成的随机动力系统[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锤结;;流体力学最优低维动力系统方法及其应用[A];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群政;王坤俊;谭志红;;基于插电式动力系统的公交客车设计开发[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3 盛平兴;;有限维动力系统中的公开问题[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谢应齐;;利用观测资料研究动力系统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黎勇;;动力系统维护队伍建设及队伍配置问题[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6 孙继涛;张银萍;;变时滞区间动力系统的稳定性[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王幸生;刘宇;;中学生动力系统及其与自我和适应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如彬;张志康;;神经动力系统的相变机制研究及其进展[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赵鑫;魏然;;基于PLC的风洞动力系统的研制[A];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继锋;冯奇;;两种摩擦动力系统及其计算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莺;德国最大渔船将采用“风筝”动力系统[N];中国船舶报;2009年

2 罗庶;长七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圆满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4年

3 贾广栋 张平 刘琳;新一代小型火箭首次动力系统试车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2年

4 记者 王战芹;中钢邢机动力系统降本显著[N];中国冶金报;2013年

5 紫东;七一一所首次总承包民船动力系统[N];中国船舶报;2006年

6 张鹏;通用公布动力系统战略[N];现代物流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韬;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举行[N];西藏日报;2001年

8 陈国强;首艘LNG船动力系统初具规模[N];中国船舶报;2006年

9 邓红辉;翻番与转型:历史性跨越[N];南方日报;2006年

10 ;PASSAT领驭2.0MFI上市[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新星;关于动力系统混沌性质及跟踪性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罗绿林;可逆动力系统的混沌性质[D];吉林大学;2015年

3 吕凡;实数的唯一展式与β-动力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赖纯见;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动力系统及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董玲珍;脉冲半动力系统及其在种群动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刘超;若干类生物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分析及控制[D];东北大学;2009年

7 丁可;几类不确定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应用[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健;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陈晓鹏;随机动力系统与非自治动力系统的一些动态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窦斗;动力系统熵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蒙蒙;非自治动力系统的拓扑压[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云强;舰船动力系统生命力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程建康;交错系统的一些动力学性质[D];广西大学;2015年

4 周婷;代换动力系统的若干性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付苗苗;随机动力系统指标对的存在性[D];吉林大学;2006年

6 罗娟;动力系统中的回复性质和渐近性质的一些讨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宗涛;微生物发酵动力系统的参数辨识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楠楠;若干类生物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分析[D];东北大学;2010年

9 李艳杰;非线性时滞脉冲动力系统的辨识、优化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刘兆丰;非自治动力系统测度熵的性质与计算[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8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738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