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通道产业粘性测度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21:54
【摘要】: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与英国脱欧的发生,世界经济反一体化已成为当前的新趋势,当前形势下,无论在国际贸易自由化上还是在国际运输自由化上我国都受到了诸多限制。为了避免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成为我国国际运输的软肋,我国必须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优先发展陆上通道。作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交通运输部等部委于2016年12月发布了《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要加快形成绿色、智能、高效、通畅的物流大通道。物流通道是由多种运输组织方式共同组成的,跨越两个及两个以上区域的交通运输走廊,具有长距离、强货流、多枢纽等特点,其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物流通道对产业转移的显著影响表现为物流通道的产业粘性。本文以湖北省人文社科“物流通道的产业粘性研究”项目(17G010)的研究工作为基础,以物流通道产业粘性为对象,从宏观到微观、理论到实证等多个角度研究物流通道产业粘性的存在机制以及测度方法。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物流通道产业粘性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物流通道产业粘性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等;其次,构建了物流通道产业粘性度量指标体系,以沿长江物流大通道为例,分析了沿长江物流大通道不同产业、阶段和区域的产业粘性;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投入产出原理,建立了物流通道产业粘性理论模型;最后,根据沿长江物流大通道内第二产业9年(2008-2016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沿长江物流大通道产业粘性测度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区域人口数量情况、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集群情况是决定沿长江物流大通道内第二产业是否具有粘性的主要因素,即决定F0是否成立,而物流通道发展方面对沿长江物流大通道区域第二产业粘性的显著性影响为负。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物流通道发展情况对物流通道产业粘性存在着显著性影响,而这个影响的正负性取决于物流通道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种类。就沿长江物流大通道而言,此物流通道发展处于第二阶段,物流通道整体上对第二、第三产业都有绝对粘性,通道对第二产业表现为推力,对第三产业表现为较强吸引力。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59.2
【图文】:
图 2-2 产业相对于物流通道转移的状态图物流通道的存在促进了人口、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各类资源的集中与分散,从而对产业(或集群)产生了吸引力和扩散力,促使产业(或集群)向物流通道转移聚集或分散,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在物流通道附近形成一块块产业新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物流通道上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具有一定的经济辐射范围,实现了物流通道产业转移的第一个状态。当产业聚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某种因素,产业(或集群)可能会沿着物流通道主轴线转移到物流通道内其他区域,也可能会随着物流通道次轴线转移到物流通道外区域去,可能实现物流通道产业转移的第二或第三状态。2.3.2 物流通道产业粘性情况产业相对于物流通道转移过程中,物流通道对产业转移产生了一定的粘性,因此,物流通道产业粘性情况讨论可以根据物流通道的建设与完善程度和产业
有描绘出不同产业的物流通道产业粘性的关系和变化差异。实际通道对不同产业的吸引力不同,同一时间节点,同一物流通道对引力往往大于第二产业,更大于第一产业。因此,不同产业的同业粘性的变化速度以及最后产业粘性归于零的时间也是不同的。物流通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物流通道对三大产业粘性的变化速,也因此无法描绘地更具体。
物流通道产业的聚散性示意图
本文编号:2749498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59.2
【图文】:
图 2-2 产业相对于物流通道转移的状态图物流通道的存在促进了人口、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各类资源的集中与分散,从而对产业(或集群)产生了吸引力和扩散力,促使产业(或集群)向物流通道转移聚集或分散,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在物流通道附近形成一块块产业新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物流通道上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具有一定的经济辐射范围,实现了物流通道产业转移的第一个状态。当产业聚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某种因素,产业(或集群)可能会沿着物流通道主轴线转移到物流通道内其他区域,也可能会随着物流通道次轴线转移到物流通道外区域去,可能实现物流通道产业转移的第二或第三状态。2.3.2 物流通道产业粘性情况产业相对于物流通道转移过程中,物流通道对产业转移产生了一定的粘性,因此,物流通道产业粘性情况讨论可以根据物流通道的建设与完善程度和产业
有描绘出不同产业的物流通道产业粘性的关系和变化差异。实际通道对不同产业的吸引力不同,同一时间节点,同一物流通道对引力往往大于第二产业,更大于第一产业。因此,不同产业的同业粘性的变化速度以及最后产业粘性归于零的时间也是不同的。物流通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物流通道对三大产业粘性的变化速,也因此无法描绘地更具体。
物流通道产业的聚散性示意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曼玉;;“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5年16期
2 王武岗;;物流通道的形成及演进机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年04期
3 袁洪飞;;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粘性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4年01期
4 成祖松;王先柱;冷娜娜;;区域产业转移粘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3年11期
5 胡玫;;浅析中国产业梯度转移路径依赖与产业转移粘性问题[J];经济问题;2013年09期
6 张新芝;陈斐;;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的理论解析与发生势差度量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孙久文;彭薇;;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郑谦;胡春阳;赵瑾;;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对产业转移迟滞作用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2期
9 杜传忠;韩元军;张宪国;;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力及粘性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10 王思文;祁继鹏;;要素流动性差异与地区间产业转移粘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2749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749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