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太原城区建设用地扩张及驱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16:56
【摘要】:20世纪末,伴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城市化逐渐步入加速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把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带动了城市化的步伐。快速城市化引起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持续增长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因此,研究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因素对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梳理了太原建城以来的空间格局发展变迁进程,而后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DEM数据及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进一步分析与研究了1990年后太原城区建设用地时空扩张特点及驱动力因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太原城区建设用地扩张的特点。时间角度上:太原城区建设用地面积由1990年的195.78 km~2扩展到2015年的416.50 km~2,25年的时间共增长了220.72 km~2,年均扩张面积达到8.83 km~2,年均扩张强度为0.63,年均扩张动态度是4.51%。其中,2000-2005年间的扩张面积最大,达到57.37 km~2,扩张速度为11.47 km~2/a,扩张强度为0.82;扩张面积最小的时期是1995-2000年,这5年间的扩张面积仅为30.47 km~2,扩张速度与最大扩张速度相差5.38 km~2/a,扩张强度也最小。就扩张动态度而言,1990-1995年间的扩张动态度最大为4.40%,其次是2000-2005年期间,最小的是2010-2015年,此阶段的扩张动态度只有2.49%。空间角度上:太原城区建设用地的重心,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向东南方向转移了1425.81 m,2000-2010年转移距离最大,达到742.35 m。在各象限方向上均呈现正向扩张的趋势,其中向南部扩张面积最大(57.57 km~2),高速扩张区域主要分布在尖草坪区、小店区和晋源区;扩张强度高的象限集中在东南部、南部和北部,分布在小店区和尖草坪区,东南部的年均扩张强度远远高于其它象限,年均扩张强度指数为1.52,属于较高强度扩张类型。1990年后,太原城区建设用地的分形维数一直低于1.5,除在2000-2005年间发生小幅度的递增外,整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紧凑度指数在2005年最低为0.044,在2015年达到最高为0.051,25年间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上表现为上升状态。总体说来,从1990年到2015年,太原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张面积、扩张速度与扩张强度变化状况基本一致,而扩张动态度的变化则有所不同;太原城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向为南北方向,次要方向为东西方向,高速扩张区域主要分布在尖草坪区、小店区和晋源区,分形维数降低、紧凑度增加的变化趋势表明太原城区建设用地边缘的空间不规则程度在降低,城市用地趋向于紧凑节约的状态。2、太原城区建设用地扩张是包括自然、人为原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其发展和扩张同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政策与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本文利用DEM数据获得太原城区的海拔高度与地形坡度,依此分析可知,太原城区“三面环山”的自然地理环境从根本和长远上最大程度地影响着城市扩张的方向、形态和趋势,政策与规划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对太原城区建设用地扩张起到特定的导向作用。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政策与规划因素无法量化,所以本研究利用社会经济条件因素构建驱动力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太原城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核心社会经济驱动因素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财政贸易的增长、城市道路的拓展、人口增加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加大等,且都与城区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呈现高度相关关系,拟合系数高达0.95以上。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99.23;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陆亿;胡守庚;;湘鄂赣三省多级城镇用地扩张时空特征[J];资源科学;2018年06期

2 陈宝芬;张耀民;江东;林刚;付晶莹;;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福州市城市用地扩张时空特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3 侯情情;周伟;袁涛;刘孝阳;郭平;;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7年04期

4 吕晓;黄贤金;钟太洋;张全景;;土地利用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张的管控效果分析——基于一致性与有效性的复合视角[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2期

5 吕晓;黄贤金;;县域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均衡态势分析——以江苏通州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年05期

6 吕晓;黄贤金;;建设用地扩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6期

7 吕可文;苗长虹;安乾;;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4期

8 李陈;程久苗;罗遥;;小城镇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及预测[J];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12期

9 李鹏;;磐石市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分析[J];当代生态农业;2011年Z2期

10 姜海;曲福田;;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响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金亮;刘云刚;张伟杰;林锦耀;;1990年代以来广州城镇用地扩张动态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高金龙;陈江龙;;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曾馨漫;;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时空特征分析[A];第五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4 林奇胜;;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林奇胜;;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梅昀;邓胜华;;基于通径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红萍;林奇胜;张安录;;国外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研究进展[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刘红萍;林奇胜;张安录;;国外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研究进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童陆亿;胡守庚;;中部三省多尺度城镇用地扩张分异规律[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10 陈昆仑;陈旭;曾克峰;;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用地的扩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红萍 张安录;发达国家控制城市用地扩张新思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2 首席记者 杨应奇;开发区“升级版”莫成“用地扩张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汤璇邋通讯员 王海江;率先实践非用地扩张型规划[N];广东建设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郄建荣;遏制用地扩张 落实土地调控[N];法制日报;2006年

5 本刊评论员;抑制用地扩张的重要手段[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王乃水;防止房地产用地扩张反弹[N];中国信息报;2004年

7 刘振国;遏制用地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晓松 韩洁;遏制用地扩张 加大耕地保护[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张晓松 韩洁;遏制用地扩张加大耕地保护[N];消费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佳鹏 方烨;“农转非”解禁:政府与房产商的新一轮博弈[N];经济参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红萍;城市用地扩张规律与控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2 石煜;建设用地扩张与空间相互作用的耦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丽洁;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李佳丹;浙江省城市化空间格局演变及耕地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赵国梁;道路网络与城市扩张互动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6 张洁;基于CA-SVM模型的福建省莆田市城市空间动态扩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7 唐莹;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燕妮;太原城区建设用地扩张及驱动力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2 马桂;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D];新疆大学;2018年

3 王佳;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城市用地扩张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胡静;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扩张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雷菁;江西省城市用地扩张及驱动力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慎勇扬;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及调控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杜小青;公路建设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李燕;郑州市城市用地扩张影响因素及其极限规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蒋东正;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与规模收益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10 王晓琴;基于空间动力学的城市用地扩张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5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775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a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