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交通网络密度、劳动力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三、计量模型、指标设计与数据来源
四、交通网络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五、传导机制检验:普通劳动力和研发人员流动视角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红军;;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收入差距[J];理论探索;2011年06期
2 李平;张庆昌;;工资上涨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1952—2008[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3 栾全凤;;基于环境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06期
4 张庆昌;;工资、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1979-2009[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5 余泳泽;;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1978—2012[J];经济学(季刊);2017年03期
6 戴艳娟;泉弘志;;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的中国各产业生产率的测算[J];财经研究;2014年12期
7 吴传清;董旭;;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4年04期
8 王刘彬;;创新创业能力对区域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经济师;2017年07期
9 曹瑶瑶;;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浅析[J];新经济;2016年Z1期
10 张红;宋文飞;韩先锋;魏轩;;贸易自由化、生产率“饱和”与就业[J];软科学;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婧;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D];复旦大学;2013年
2 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3 王海兵;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根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孙宗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6 颜品;就业、工资和技术进步[D];南开大学;2014年
7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广磊;从教育角度分析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2 孙向利;对外贸易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敏娜;劳动工资上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晶;劳动力资源在全要素生产率中的贡献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郭婧;从人力资本提升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跨国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刘承宇;基于人力资本和能源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比较[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季正;人力资本对绿色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潘隽;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发、人力资本与技术溢出效应[D];清华大学;2012年
9 滕飞;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孙舒榆;开放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R&D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1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4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