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基于演化博弈的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经营模式选择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20:11
   高铁快运动车组是铁路与航空、公路在快运物流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装备之一,需要依托专用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进行作业组织。为推动高铁快运规模化、批量化发展,促进形成快运物流干线运输供给新业态,完善支撑高铁快运动车组成网运行的节点网络建设,结合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功能定位特征及多元化投资主体,提出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独立经营模式和联合经营模式,比较分析两者的优劣势,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经营模式选择的内在动态决策机理,应用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经营模式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部分图文】:

模式图,联合经营,模式,运输企业


由图2可见,铁路运输企业与社会企业采用联合经营模式,预期收益除了铁路运输企业与社会企业各自经营物流产品的直接收益外,还有因深度融合、分工协作产生更多的物流集聚额外收益,如降低快件短驳成本和装卸成本,提升快件时效等。该模式有利于实现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与社会快递物流企业分拨中心、高端制造企业生产基地、商贸流通企业交易中心等设施的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高铁快运业务的时效性,减少两端公路短驳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提升高铁快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保障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货源供给,实现多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减少铁路运输企业的投资压力,实现多方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能够广泛吸收各参与主体的经营管理优势,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但是,联合经营模式中参与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经营的主体多,将导致沟通协调等管理成本高,组织执行力较弱,削弱铁路运输企业在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经营中的话语权。2 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经营模式选择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经营模式,运输企业,联合经营,分拨中心


由图1可见,铁路运输企业采用独立经营模式,预期收益直接体现为高铁快运产品运费、装卸费、信息服务费等。该模式有利于理顺铁路内部作业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铁路运输企业独立对基地进行经营管理,沟通协调等管理成本低,组织管理集中度高、执行能力强,有利于站场的安全管理。但是,由于高铁快运物流基地未与社会快递物流企业分拨中心联合规划建设,不利于提升高铁快运业务的时效性,增加两端公路短驳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延长全程物流服务时间,降低高铁快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吸引社会快递物流企业集聚发展,难以充分保障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的货源供给;铁路运输企业投资压力大,经营风险高。(2)联合经营模式。是指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在规划设计阶段,既考虑铁路运输企业作为供给方的资源条件,又综合考虑社会快递物流企业等需求方的分拨中心建设情况,将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与分拨中心进行一体化开发。此时,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由铁路运输企业与地方政府、社会资本联合投资,并共同组建经营公司,采用股份制、公司制的市场化经营方式,对基地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运营管理进行联合经营。在联合经营模式下,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不仅具备高铁快运动车组服务功能,而且能够提供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社会企业的货源无需经过公路短驳运输,可直接在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完成生产加工、分拨集散后进行高铁干线运输。既有效降低公路短驳运输成本,又很好的提升了全程物流的时效性。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联合经营模式如图2所示。

运输企业,物流企业,铁路,经营模式


将表2中数据代入公式⑷至公式⑻,即可求得铁路运输企业与社会快递物流企业博弈系统的5个奇点为:z1*=(0,0),z2*=(0,1),z3*=(1,0),z4*=(1,1),z5*=(0.148,0.146)。其中,z1*和z4*为渐进稳定点;z2*和z3*为不稳定点;z5*为鞍点。由x*=0.148,y*=0.146两点引线将z1*,z2*,z3*,z4*构成的区域分为A,B,C,D 4个区域,铁路运输企业与社会快递物流企业经营模式选择演化趋势分析如图3所示。分析结果显示,只要铁路运输企业选择联合经营模式的概率大于0.148,社会快递物流企业选择联合经营模式的概率大于0.146时(C区域),博弈系统将会收敛于稳定状态z4*,即铁路运输企业与社会快递物流企业将选择合作建设并联合经营高铁快运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清华;何山;何文胜;;菜鸟物流与快递企业合作关系的演化博弈研究[J];物流科技;2017年03期

2 沈宗华;董艳;王潇潇;;基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的物流基地布局优化模型[J];物流科技;2013年07期

3 张桂娟;;物流园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J];企业导报;2010年11期

4 章文燕;;高职物流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5 郜振廷;刘军英;;基于熵的物流信息质量研究[J];物流科技;2007年01期

6 商蔚蔚;物流中心规划分析与算法研究[J];特区经济;2005年09期

7 高莉;陈阳;;物流业服务创新特征及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物流技术;2013年05期

8 李献士;陈礼丹;朱艳新;;影响河北省物流业发展因素分析—基于灰色关联法[J];物流技术;2013年15期

9 原惠群;杨家其;;物流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博弈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05期

10 张忠尧;陈德良;;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湖南省物流需求分析[J];物流科技;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何美玲;基于可靠性分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设计与协调[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文顺;物流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4 宋杨;基于CAS理论的第四方物流系统关键运作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刘蓬;第三方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代琼琳;复杂网络上的演化博弈动力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贺一堂;基于随机演化博弈和量子博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8 刘旭升;复杂网络上的演化博弈与观点动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9 黄昌巍;复杂网络上的演化博弈与观点动力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10 付世华;具有风险、记忆的网络演化博弈的策略调控与优化[D];山东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传礼;我国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沈强;现代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梁华立;广东省物流业产出预测与发展对策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4 赵梦华;第四方物流企业组建与运作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翠华;多功能物流中心任务协调优化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王振锋;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结构优化及其运作模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赵晓彬;物流中心系统规划方法与实例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伟;物流信息化影响因素及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倪蔚颖;我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10 张彩凤;基于投入产出的辽宁省物流业对本省经济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3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53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a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