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贡献性

发布时间:2020-11-03 17:58
   为定量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及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性,以全国126个地级市(仅限大陆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籍此为基础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1)四大区域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城镇化率始终保持领先,但增长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增长最快,各地区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增速放缓;2)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度为0.48~0.90,其中0.79%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为中,40.48%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贡献度较高,58.73%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3)类型上,均有超过各自总量50%的非金属、金属、煤炭和油气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高,而森工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的城市数量不到其总量的1/3;空间上,东和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贡献度大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类型和区位,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有差异。
【部分图文】:

空间分布,资源型城市,空间分布,行政区


《规划》的资源型城市有262个,其中,地级行政区126个,县级市62个,县(自治县、自治旗)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结合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及其他文献,本研究以全国126个地级行政区的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类。按中国四大区域(1)划分如表1所示,各资源类型的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1.2 数据来源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2013年以前城镇化水平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2009年以前,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年均增长2.40%;2009—2012年,城镇化水平由30.95%下降到29.53%。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2013年以前城镇化水平发展过程同样划分为2个阶段:1978—1989年,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由18.90%上升到23.02%;1990—2012年,城镇化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于1993年达到最低点,此时城镇化水平为21.29%。

过程图,资源型城市,政策驱动,城镇


从上述分析可知,四大区域内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前期各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率迅速上升,但区域间发展趋势不完全同步,且年均增长率在各阶段呈现下降趋势,增长速度减慢。这是由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主要依赖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家在资金、技术人员、设施设备及劳动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具有明显的政策指向性[34]。针对不同的资源型城市,其区位条件、资源类型和储量均不相同,这是导致地区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内在动力,而国家政策是加剧这种差距的外部动力。不同发展时期,制度的着力点不同,如早期的制度支持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技术与资本;中期的制度支持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方面,提高资源的开采能力和利用率,实现规模报酬;后期的制度支持立足于产业转型方面,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51]。从制度类型来看,土地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劳动力出现盈余,而户籍制度的松动则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形成了城镇化发展的推力;产业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经济制度、对外开放、国企改革、税收、金融等,和城镇化制度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拉力,各要素影响下的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过程如图3所示。2.2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性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蒲;促进中国城镇化的政策建议[J];小城镇建设;2001年09期

2 ;中国城镇化还有多少红利?[J];广西城镇建设;2019年02期

3 何平;倪苹;;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J];统计研究;2013年06期

4 王天伟;;论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几个认识误区[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6期

5 叶耀先;中国城镇化的进展和未来[J];建筑学报;2002年01期

6 姜爱林;中国城镇化三题[J];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7 姜爱林;中国城镇化绩效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2年02期

8 张跃胜;;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空间和要素的双重解读[J];城市问题;2017年04期

9 蒲静;;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10 王宝民;李劲为;田华;;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孔凡文;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许才山;中国城镇化的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晔;促进中国城镇化的财政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储德平;中国城镇化发展机制[D];浙江大学;2014年

6 韩秀丽;市场发育、政府能力及资源依赖对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7 韩一丁;中国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8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马海明;政府治理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金海;中国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2 普蕾;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3 史晓英;中国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4 杨径川;对外开放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5 吴宇彤;中国城镇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弹性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阮浩波;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联性的时空演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7 刘妍;中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原因与出路[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8 谭刚;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文价值缺失及其对策[D];黑龙江大学;2015年

9 沈晨光;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时空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10 邵磊;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生态足迹的时空演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8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68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