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要素集聚对我国城市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基于OLS模型与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22:33
   本文以我国28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在使用OLS模型考察要素集聚与城市技术进步的线性关系基础上,运用门槛模型进一步探究要素集聚程度与城市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关系。OLS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劳动力集聚对城市技术进步产生拥挤效应,物质资本集聚及人力资本集聚均带来规模效应,但物质资本集聚尚处在规模扩张的低层次阶段。不同生产要素集聚的影响差异,揭示了城市技术进步的增长路径需从传统要素集聚向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转变,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经验支撑。门槛模型回归结果显示,要素集聚与技术进步间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以就业密度为门槛变量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随着就业密度所在区间规模的提高产生更严重的拥挤效应。以人均物质资本为门槛变量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低水平的物质资本集聚对技术进步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中高水平的物质资本集聚带来显著规模效应。门槛模型强化了普通面板模型的结论,进一步揭示了我国城市发展阶段和水平的差异,物资资本集聚水平高的发达城市已率先进入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两者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部分图文】:

极大似然估计,门槛值,物质资本


以人均物质资本为门槛变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门槛值γ21、γ22将人均物质资本规模分为低人均物质资本城市(lnCap<-0.0387)、中等人均物质资本城市(-0.0387≤lnCap<1.9086)和高人均物质资本城市(1.9086≤lnCap)3个区间。不同区间的对应系数值显示,较低水平的物质资本集聚对城市技术进步带来了显著负向影响,中高水平的物质资本集聚带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影响差异表明,我国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明显,物资资本集聚水平较低,即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较低,城市的增量投资和人均资本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技术进步或技术扩散,反而导致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这些城市还停留在要素和投资驱动发展的阶段,自主创新或接收技术扩散的能力都较低。而物资资本集聚水平较高,即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较高,增量投资伴随着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有效抵消了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效应,自主创新和接收技术扩散的能力较强。系数值显示更高区间的物质资本集聚带来更强的技术进步作用,即随着城市物质资本集聚水平的提高,其对城市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这表明,我国部分先进发达城市,已进入投资和创新驱动并举、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良性互动的发展阶段,技术进步有效减缓或抵消了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效应的作用,确保了固定资本投资或物资资本集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表5 门槛回归结果 门槛变量 lnMTFP_就业密度 lnMTFP_物质资本 就业密度(lnEmp) -0.40100***(-36.25) 物质资本(lnCap) 0.1153***(23.90) 人力资本(lnHci) 0.1227***(7.28) 0.0846***(5.20) 政府作用(lnGov) -0.0101(-1.42) -0.0047(-0.67) 科技支出(lnInn) 0.0270***(7.80) 0.0263***(7.98) 产业结构(lnInd) 0.2947***(16.27) 0.2119***(11.86) 0._cat#c. -0.3635***(-30.85) -0.4073***(-13.63) 1._cat#c. -0.3937***(-33.95) 0.1123***(17.53) 2._cat#c. 0.1369***(28.44) C -2.0161***(-26.18) -2.1635***(-29.27) 注:*、**、***分别代表显著性水平为10%、5%、1%;括号内为t统计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源;胡宏伟;;第二代农民工劳动收入影响因素——基于OLS与Multinominal Regression方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王晓东;;基于OLS模型下苏州市用工荒问题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年02期

3 齐红明;许小伟;;欠发达地区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的OLS分析——以辽西北地区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2年09期

4 肖小勇;欧阳秋珍;;技术创新、扩散与模仿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效应——基于三因素的OLS回归和IRF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6期

5 朱子云;朱土兴;;效率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6 宋冬林;王林辉;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刘雪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中国物价;2011年05期

8 周卫民;;非体现型技术进步外生于经济增长吗——管理要素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9期

9 沈炳珍;蔡勇;;技术进步在浙江工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J];浙江统计;2007年06期

10 陈钦忠;王慧红;;福建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书勇;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辽宁大学;2012年

2 冯钟;技术进步偏向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王士香;中国物化型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周礼;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6年

6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7 夏玉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D];厦门大学;2007年

8 易先忠;自主创新、技术模仿与中国技术赶超[D];湖南大学;2008年

9 邓海滨;制度安排影响技术进步的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王瑞涵;技术进步的财政激励[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斌;通货膨胀诱因的OLS及多元统计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2 吴湘华;服务业技术进步评价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3 范玉杰;浅析1988-2004年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相关效应[D];山东大学;2008年

4 周皞;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5 李炎林;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9年

6 刘萍;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我国地区工资发散[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7 杨晓扬;技术进步对河南省就业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8 李洪跃;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9 马晓林;基于动态CGE模型的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双刃效应”分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9年

10 贾菁菁;技术进步偏向、偏向—禀赋匹配性与行业技术创新[D];武汉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79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79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