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达性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的作用机制
【部分图文】:
经济转型发展成效的相关数据来源于69座资源枯竭城市提供的10年转型发展数据。在相关分析中使用2016年工业替代产业产值、人均工业替代产业产值、GDP、年末总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园区总产值、R&D投入、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2017年日常可达性。在面板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中使用69座城市2007-2016年工业替代产业产值(SUB)、人均工业替代产业产值(PCSUB)、年末总人口(POP)、民营经济增加值(Pri)、固定资产投资总额(Invest)、工业园区总产值(Agg)、R&D投入(RD)、地方财政支出(Fin)、城镇化率(Urban)、城市行政等级(HI)、高技术产业增加值(Tec)和2008年日常可达性因素(Acc)。其中:工业替代产业指采掘和资源深加工业(1)以外的制造业,工业替代产业产值指工业总产值扣除采掘和资源深加工业产值以后的工业总产值。在上述指标中,工业替代产业产值表征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水平、工业园区总产值反映工业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R&D投入表示地方投资水平,城市行政等级体现行政效能,包括:地级市、县、区和独立工矿区。地级市等级值设为1,其余行政区值设为2。在面板数据分析中经济指标统一换算成90年不变价。被解释变量包括:工业替代产业产值和人均工业替代产业产值,分别表征经济转型发展规模水平和发展效率水平。解释变量是可达性。控制变量包括:工业园区总产值、城市总人口、城镇化率、民营经济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R&D投入、地方财政支出、城市行政等级、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上述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效果和影响。2 结果分析
优越的可达性条件不仅有助于接续替代产业获得必要的科技、智力、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等资源,而且为区域产业合作、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满足接续替代产业布局的内在需求,包括: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劳动力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催生发展新动能和抢占市场份额。高可达性为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壮大提供难得的对外联系条件,在此作用下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使得这类城市更易于摆脱原有资源型产业的依赖性,实现产业的路径更新,因而该类城市具备培植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低可达性城市远离我国重要的城市群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距离衰减效应使得这些城市难以接受更多区域中心城市社会经济辐射,在人才、投资、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均会受到诸多约束,抑制城市产业转型和接续替代产业培育,从而导致此类城市存在明显的资源依赖特征,难以突破传统资源型产业路径锁定,对此,资源深加工产业成为该类城市更为现实的转型发展选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忠;王岱;余建辉;;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2期
2 樊秀华;;资源型城市石嘴山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发展的思考[J];才智;2009年28期
3 李国春;王爽;;论我国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J];发展;2012年10期
4 杨海霞;;接续替代产业不可一味追求高起点 专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专家李越[J];中国投资;2010年12期
5 李瑞芳;;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16期
6 梁成军;;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J];奋斗;2014年03期
7 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三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5期
8 宋贻龙;;走接续替代产业低碳型发展之路[J];今日国土;2010年04期
9 单琼;;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践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9期
10 王大宏;注重发掘比较优势是资源型城市发展替代产业的现实选择[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车晓翠;石油城市经济转型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成军;煤矿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3 于光;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威;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成本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刘鼎越;从资源枯竭到经济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柴原;山西资源型中小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付灵露;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及模式选择[D];新疆大学;2013年
5 张震;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转型成效与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6 张春洋;我国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刘爽;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孟宪磊;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赵森;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4年
10 张婷婷;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7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8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