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两阶段视角下中国区域专利结构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3 03:14
  [目的/意义]从区域专利创造及转化效率两个视角出发,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效率模型,比较专利结构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区域专利结构分布特征及专利产出效率,对我国实现产业发展水平与创新资源协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布局系数分析我国专利结构区域布局,从区域专利创造及转化效率两个阶段视角出发构建投入产出效率模型,进而比较专利结构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结论]在观测期内外观设计专利的布局系数呈上升趋势,专利结构布局相对集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布局系数虽有所提升,但区域差距相对扩大,区域专利结构分布呈现较分散状态;从动态生产率角度分析,高效率地区基本上聚集或连片分布,专利创造的高效率区域大多聚集在中西部地区,专利运用的高效率区大多聚集在东部沿海区域,我国中部与东北区域是专利整体较为薄弱的部分。 

【文章来源】:情报杂志. 2020年01期 第201-207+187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两阶段视角下中国区域专利结构效率研究


2009年专利结构区域特化系数分布指数

特化系数,分布指数,专利,特化


b.东部区域三种类型的专利在观测期内“特化系数”普遍上升,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部区域充分融入国际前沿技术市场,倒逼了该地区创新活动的发展,使得三种专利的布局系数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北京、海南与河北三省(市)的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布局系数均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河北与海南两省由原来的“特化”状况转变为“非特化”状况。c.中部区域在观察期内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布局系数虽然有所改变,但差异的变化并不明显,发明专利的“特化”系数有下降趋势,发明专利“特化”系数下降趋势明显的省级行政区包括:江西、湖南与山西,由“特化”状况转变成“非特化”状况。

专利,视角,阶段


专利运营活动可被划分为创造与转化两个阶段。这种分析方法不仅贴合现实生产实践活动,而且便于考察揭示专利运营过程中创造和转化阶段效率变动规律。在专利创造阶段,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通过投入人员、资本和技术,形成最终产品销售的过程[9](Roper等,2007)。专利转化过程则是在专利创造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活动的开展,最终提升专利技术创造与成果转化的能力的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中国区域专利结构两阶段价值链模型,如图3所示。2.1.2 LQ布局系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明专利一定越多越好吗?——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理论讨论与微观证据[J]. 任晓猛,付才辉.  财经论丛. 2020(04)
[2]基于SFA的知识产权政策效率评价研究[J]. 林德明,赵姗姗.  科技管理研究. 2019(16)
[3]区域知识产权效率研究——基于Almon滞后模型的分析[J]. 张慧颖,许小真.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4]中国专利创新的区域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变[J]. 陈晓东,胡伟,陈竹.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4)
[5]中国三种类型专利密度分布时空差异研究[J]. 曾鹏,赵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21)
[6]基于创新主体视角的区域知识产权运营效率提升对策[J]. 田家林,顾晓燕.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12)
[7]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王元地,史晓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06)



本文编号:2895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95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0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