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能力能否促进就业质量?——基于代际和城乡比较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09:54
本文以2012—2016"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为基础,采用结构化方式评估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状况,构建就业能力影响就业质量的多维实证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主要就业能力,及其与其他就业群体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工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关键就业能力指标以及工资收入、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工作满意度等就业质量上低于城镇职工,并且不平等状况随代际推移不断扩大。就业能力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认同和敬业度等维度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较明显,并且随劳动力工作城市和身份类别而存在差异;影响二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工作城市和个体人力资本水平,但职业技术教育对其就业质量的改善作用较低。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和质量改善应重点加强人力资本投资,调整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思路,提升教育的城乡公平性,同时构建综合性的就业能力培养机制。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科学. 2020年02期 第16-31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由于就业能力自变量包含四方大面16个维度,近70个可观察变量,再加上行业、地区、城市等级与身份类别等变量,解释变量数量庞杂,很可能导致多重共线性、样本量不足等问题,因此首先对其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删选方差累计贡献率超过95%的主成分,并分析这些主成分的内部构成,选取特征向量绝对值超过0.20且KMO值(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量)超过0.60的原始变量[34],删选后的主要自变量一共30个(不计交叉项和控制变量);因变量就业质量主要依据样本量进行删选,去除了缺失率高于33.3%的变量(2)。然后对计量模型(1)—(4)进行回归分析,并依据回归结果中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系数估计值,整理部分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影响的主效应、二代农民工身份类别的辅效应及两者的综合效应(见表4和图2)。上述回归均以一代农民工作为身份变量基准组,有助于比较二代农民工与一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差异受身份类别影响的程度;为方便二代农民工与城镇青年职工同龄组比较,还以城镇青年职工作为身份变量基准组进行同样的回归,同时也对二代农民工样本进行单独回归,整理后的回归结果见表5和图3。图3 部分就业能力对不同维度就业质量的影响主效应和辅效应(城镇青年职工为基准组)
部分就业能力对不同维度就业质量的影响主效应和辅效应(城镇青年职工为基准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年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蕴意及其影响因素[J]. 蔡瑞林,张国平,谢嗣胜.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03)
[2]同乡网络的另一幅脸孔:雇主—工人同乡关系对劳工个体权益的影响[J]. 魏万青,高伟. 社会. 2019(02)
[3]新时代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基于产业后备军理论[J]. 李中建,张艺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就近务工农民工就业风险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车蕾,杜海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5]对外经贸战略调整下的中美双边投资及其就业效应[J]. 张原. 当代经济科学. 2018(04)
[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力市场比较及启示[J]. 张原,刘丽. 西部论坛. 2017(06)
[7]务工距离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J]. 李中建,袁璐璐. 中国农村经济. 2017(06)
[8]逆成长: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的十年变化(2006-2015)[J]. 田丰. 社会学研究. 2017(03)
[9]就业质量、社会认知与农民工幸福感[J]. 卢海阳,杨龙,李宝值. 中国农村观察. 2017(03)
[10]回归分析中最小样本容量的确定[J]. 马赞甫,刘妍珺. 统计与决策. 2017(05)
本文编号:2912329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科学. 2020年02期 第16-31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由于就业能力自变量包含四方大面16个维度,近70个可观察变量,再加上行业、地区、城市等级与身份类别等变量,解释变量数量庞杂,很可能导致多重共线性、样本量不足等问题,因此首先对其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删选方差累计贡献率超过95%的主成分,并分析这些主成分的内部构成,选取特征向量绝对值超过0.20且KMO值(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量)超过0.60的原始变量[34],删选后的主要自变量一共30个(不计交叉项和控制变量);因变量就业质量主要依据样本量进行删选,去除了缺失率高于33.3%的变量(2)。然后对计量模型(1)—(4)进行回归分析,并依据回归结果中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系数估计值,整理部分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影响的主效应、二代农民工身份类别的辅效应及两者的综合效应(见表4和图2)。上述回归均以一代农民工作为身份变量基准组,有助于比较二代农民工与一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差异受身份类别影响的程度;为方便二代农民工与城镇青年职工同龄组比较,还以城镇青年职工作为身份变量基准组进行同样的回归,同时也对二代农民工样本进行单独回归,整理后的回归结果见表5和图3。图3 部分就业能力对不同维度就业质量的影响主效应和辅效应(城镇青年职工为基准组)
部分就业能力对不同维度就业质量的影响主效应和辅效应(城镇青年职工为基准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年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蕴意及其影响因素[J]. 蔡瑞林,张国平,谢嗣胜.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03)
[2]同乡网络的另一幅脸孔:雇主—工人同乡关系对劳工个体权益的影响[J]. 魏万青,高伟. 社会. 2019(02)
[3]新时代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基于产业后备军理论[J]. 李中建,张艺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就近务工农民工就业风险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车蕾,杜海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5]对外经贸战略调整下的中美双边投资及其就业效应[J]. 张原. 当代经济科学. 2018(04)
[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力市场比较及启示[J]. 张原,刘丽. 西部论坛. 2017(06)
[7]务工距离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J]. 李中建,袁璐璐. 中国农村经济. 2017(06)
[8]逆成长: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的十年变化(2006-2015)[J]. 田丰. 社会学研究. 2017(03)
[9]就业质量、社会认知与农民工幸福感[J]. 卢海阳,杨龙,李宝值. 中国农村观察. 2017(03)
[10]回归分析中最小样本容量的确定[J]. 马赞甫,刘妍珺. 统计与决策. 2017(05)
本文编号:2912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91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