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网民意见表达中的城市形象感知:以广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0 11:30
  网民的意见表达是承载、彰显城市认知的载体,网络社区中有关城市的讨论折射了网民对城市形象的感知。从近十年来广州热点话题入手,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共事件舆论中呈现的城市形象差异,阐述不同背景的人群对广州城市认同感的差异。研究发现:有关广州生态系统方面的意见内容显示出较高的正情绪和自豪感。有关政治议题的负情绪呈现较高的波动,理性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官员腐败、社会治安、黑人问题、市民在政府部门的办事经历等话题。经济方面的负面情绪集中在房价、贫富差距、外来务工、税收、营商条件等议题。自2011年亚运会后,负情绪整体都低于正情绪,说明有关广州的积极情绪逐渐成为近年来网络社区中的主导,这是广州形象在网民感知中向好的表现。互联网上参与广州城市热点话题讨论的网民更多是城市非户籍人口,广州本地用户流露的正向情绪显著高于外地网民。粉丝数量多的用户正向情绪较多,理性倾向明显。发帖活跃的网络社区用户表达出的正面情绪较低,负面情绪值较高。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0年01期 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网民意见表达中的城市形象感知:以广州为例


不同类别帖文随时间变化的堆积面积图

变化曲线,情绪,广州,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理性指标在2013年达到高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近年来网络社区有关广州话题的理性讨论在减少,网民对事实真相的探求趋于弱化,这印证了网络空间的理性程度在下降的相关研究[26]。除了2009年正情绪上升,2012年负情绪出现了下降外,其余年份正负情绪的走势极为相似,可见在网民的话语讨论中正负情绪并非截然对立,某一年份的集体情绪并非个体情绪的简单叠加,而是个体、群体间互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州话题在当年网络社区中的个体和群体的情绪对抗。此外,自2011年后,负情绪整体都低于正情绪,说明有关广州的积极情绪逐渐成为近年来网络社区中的主导,这是广州形象在网民感知中向好的表现,也是广州建设成绩的再现。近年来广州经济稳中提质,社会治理逐渐走向法治化轨道,“美食”“旅游”“开放程度”等广受好评,“砍手党”“非典疫情”等影响广州形象的恶性事件减少,城市竞争实力增强,网民逐渐对广州拥有较为正面的整体感知。(三)网民身份及其意见表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安地铁三号线电缆门风波的公关启示[J]. 郭京振.  公关世界. 2017(11)
[2]内地网民情绪记忆中的香港澳门回归[J]. 钟智锦,林淑金,温仪,廖雯.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1)
[3]可沟通城市评价体系[J].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谢静,潘霁,孙玮.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07)
[4]浅析网络身份概念的建构与表达[J]. 靳佳佳.  中国报业. 2015(14)
[5]网络公共讨论中网络理性的缺失与构建[J]. 邹新,贺祥林.  理论月刊. 2015(03)
[6]网络社区中的身份认同与网民社会结构间的关联性[J]. 江根源,季靖.  新闻大学. 2014(02)
[7]城市传播理念与路径研究[J]. 周妍.  当代传播. 2012(03)
[8]作为媒介的城市:传播意义再阐释[J]. 孙玮.  新闻大学. 2012(02)
[9]作为媒介的外滩:上海现代性的发生与成长[J]. 孙玮.  新闻大学. 2011(04)
[10]全球性媒体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研究——以国外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为例[J]. 王振源,陈晞.  科技与出版. 2011(11)



本文编号:2927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927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