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市场化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地区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24 07:23
以库兹涅茨倒U曲线理论为研究基点,将"增长与不平等关系"的研究传统从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的长期趋势分析转向一国内部各区域之间的横截面状况的讨论。在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着重考察了中国大陆各地级区域内的收入不平等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与当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程度正相关这一主要的观察结论相反,加快经济发展、提升市场化水平对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制度建设越完善的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越低,反之亦然。(2)地区内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不平等程度对收入不平等具有较强解释力,教育不平等程度越高,收入不平等也越强烈,反之亦然。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2(01)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各变量对两维空间的建构
340个地区在发展-市场化二维空间中的位置
为了能够分析发展、市场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我们可先绘制一些重要变量关系的散点图或其他描述性图表来加以观察。图3显示了发展因子、市场化因子以及教育不平等基尼系数以及地区人均GDP与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关系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人均GDP与收入不平等呈现明显的负向关系;而教育基尼系数与收入不平等则显示出较强的正向关系。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与其教育基尼系数、发展因子、市场化因子以及人均GDP(对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1、-0.313、-0.138、-0.252,都是在0.01水平上是显著的。表5是各类区域中收入基尼的均值、中位数等特征的描述统计。该表显示,在全部340个地区,收入Gini的均值是0.408、中位数0.404;分地区类型来看,在四类地区中,低发展地区的基尼系数整体上要高于高发展区域,特别是“低发展-低市场化”区域中,收入基尼系数的均值为0.434,中位数为0.438,该类区域97个地区中有71个地区的Gini系数高于总体的中位数,占该类地区的73.2%,而其他几个区域中高于中位数的地区数占比均未超过45%。这些观测数据特征表明,在2005年这个发展时点,收入不平等与各地区内部的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存在系统性关联,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都较低的地方,更可能出现较高的收入不平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创新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不同收入人群的分析[J]. 陈怡,刘芸芸.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9(02)
[2]不平等与经济增长[J]. 斯蒂格利茨,周建军,张晔.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8(02)
[3]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制度与收入不平等[J]. 程强. 经济经纬. 2019(02)
[4]中国的基尼系数为什么下降——收入来源角度的分析[J]. 杨天宇,曹志楠. 财贸经济. 2016(11)
[5]户口、职业隔离与中国城镇的收入不平等[J]. 吴晓刚,张卓妮.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6)
[6]制度差异、地区腐败与收入不平等[J]. 吴一平,芮萌.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02)
[7]市场抑或非市场:中国收入不平等成因实证分析[J]. 陈光金. 社会学研究. 2010(06)
[8]教育与工资不平等:中国城镇地区的经验研究[J]. 刘泽云. 统计研究. 2009(04)
[9]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 杨俊,黄潇,李晓羽. 管理世界. 2008(01)
[10]持续性不平等的原因及其动态演化综述[J]. 王弟海,龚六堂. 经济学(季刊). 2008(02)
本文编号:2996840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2(01)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各变量对两维空间的建构
340个地区在发展-市场化二维空间中的位置
为了能够分析发展、市场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我们可先绘制一些重要变量关系的散点图或其他描述性图表来加以观察。图3显示了发展因子、市场化因子以及教育不平等基尼系数以及地区人均GDP与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关系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人均GDP与收入不平等呈现明显的负向关系;而教育基尼系数与收入不平等则显示出较强的正向关系。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与其教育基尼系数、发展因子、市场化因子以及人均GDP(对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1、-0.313、-0.138、-0.252,都是在0.01水平上是显著的。表5是各类区域中收入基尼的均值、中位数等特征的描述统计。该表显示,在全部340个地区,收入Gini的均值是0.408、中位数0.404;分地区类型来看,在四类地区中,低发展地区的基尼系数整体上要高于高发展区域,特别是“低发展-低市场化”区域中,收入基尼系数的均值为0.434,中位数为0.438,该类区域97个地区中有71个地区的Gini系数高于总体的中位数,占该类地区的73.2%,而其他几个区域中高于中位数的地区数占比均未超过45%。这些观测数据特征表明,在2005年这个发展时点,收入不平等与各地区内部的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存在系统性关联,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都较低的地方,更可能出现较高的收入不平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创新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不同收入人群的分析[J]. 陈怡,刘芸芸.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9(02)
[2]不平等与经济增长[J]. 斯蒂格利茨,周建军,张晔.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8(02)
[3]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制度与收入不平等[J]. 程强. 经济经纬. 2019(02)
[4]中国的基尼系数为什么下降——收入来源角度的分析[J]. 杨天宇,曹志楠. 财贸经济. 2016(11)
[5]户口、职业隔离与中国城镇的收入不平等[J]. 吴晓刚,张卓妮.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6)
[6]制度差异、地区腐败与收入不平等[J]. 吴一平,芮萌.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02)
[7]市场抑或非市场:中国收入不平等成因实证分析[J]. 陈光金. 社会学研究. 2010(06)
[8]教育与工资不平等:中国城镇地区的经验研究[J]. 刘泽云. 统计研究. 2009(04)
[9]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 杨俊,黄潇,李晓羽. 管理世界. 2008(01)
[10]持续性不平等的原因及其动态演化综述[J]. 王弟海,龚六堂. 经济学(季刊). 2008(02)
本文编号:2996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99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