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服务业就业岗位的创造 ——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就业乘数效应
发布时间:2021-02-21 06: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百姓民生的稳定就业,已处于诸多财政政策目标中更加优先的地位。在三大产业中,服务业就业人员数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比重逐年攀升,2017年达到44.9%。目前国家在制定扩大就业规划时,越来越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相对比较强。但是在较长时间计划经济体制和重工业思潮的影响下,国内服务业发展一直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失衡,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形势严峻,服务业不能脱离制造业而单独存在。因此在扩大服务业就业以带动整体就业增长的讨论中,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的就业带动作用不容忽视。考察制造业就业对本地劳动力市场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的出发点和基本点。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常常一方面通过施行各种优惠性的政策,如税收减免政策、土地政策、员工福利政策等,来吸引制造业企业入驻,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在所属区域发展的优秀制造业企业迁出设置层层障碍。“双管齐下”以期带动当地其他行业就业的增加和工资水平的上升。这种对本地经济进行干预在国内尤为普遍。但是,类似的地方性经济发展政策是否有作用,最终效果怎么样,现有文献...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 本文的特色和不足
1.4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1 研究方法
1.4.2 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理论基础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3.1 理论分析
3.2 研究假说
4 就业乘数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基本模型
4.1.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1.2 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4.1.3 模型设定及方法选取
4.1.4 统计性描述
4.1.5 回归结果分析
4.1.6 内生性检验及工具变量检验
4.1.7 稳健性检验
4.2 扩展模型
4.2.1 变量选取
4.2.2 模型设定和方法选择
4.2.3 统计分析
4.2.4 回归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建议
5.2 本文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质量与地区收入差距——基于30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黄腾飞,詹宇波. 中国劳动. 2016(08)
[2]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李海绒. 经济纵横. 2016(04)
[3]中国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J]. 袁志刚,高虹. 经济研究. 2015(07)
[4]地区就业乘数: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J]. 张川川. 世界经济. 2015(06)
[5]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程度及其演变趋势:19982009年[J]. 文东伟,冼国明. 世界经济. 2014(03)
[6]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中国就业数量的影响研究[J]. 田洪川,石美遐. 经济评论. 2013(05)
[7]中国“去工业化”与美国“再工业化”冲突之谜解析——来自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外部性的分析[J].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祝吕静.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3)
[8]固定资产投资对三次产业就业水平的影响[J]. 王岩,熊娜,陈池波. 统计与决策. 2012(10)
[9]高增长与低就业:政府干预与就业弹性的经验研究[J]. 陆铭,欧海军. 世界经济. 2011(12)
[10]中国不同区域动态就业弹性的比较——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赖德胜,包宁. 中国人口科学. 2011(06)
本文编号:3043964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 本文的特色和不足
1.4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1 研究方法
1.4.2 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理论基础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3.1 理论分析
3.2 研究假说
4 就业乘数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基本模型
4.1.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1.2 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4.1.3 模型设定及方法选取
4.1.4 统计性描述
4.1.5 回归结果分析
4.1.6 内生性检验及工具变量检验
4.1.7 稳健性检验
4.2 扩展模型
4.2.1 变量选取
4.2.2 模型设定和方法选择
4.2.3 统计分析
4.2.4 回归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建议
5.2 本文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质量与地区收入差距——基于30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黄腾飞,詹宇波. 中国劳动. 2016(08)
[2]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李海绒. 经济纵横. 2016(04)
[3]中国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J]. 袁志刚,高虹. 经济研究. 2015(07)
[4]地区就业乘数: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J]. 张川川. 世界经济. 2015(06)
[5]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程度及其演变趋势:19982009年[J]. 文东伟,冼国明. 世界经济. 2014(03)
[6]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中国就业数量的影响研究[J]. 田洪川,石美遐. 经济评论. 2013(05)
[7]中国“去工业化”与美国“再工业化”冲突之谜解析——来自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外部性的分析[J].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祝吕静.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3)
[8]固定资产投资对三次产业就业水平的影响[J]. 王岩,熊娜,陈池波. 统计与决策. 2012(10)
[9]高增长与低就业:政府干预与就业弹性的经验研究[J]. 陆铭,欧海军. 世界经济. 2011(12)
[10]中国不同区域动态就业弹性的比较——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赖德胜,包宁. 中国人口科学. 2011(06)
本文编号:3043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04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