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影响效应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2 07:03
  基于VAR模型对北京市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就业结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失业,在长期内则可能会增加就业,北京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协调度较好。线性回归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北京第二产业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有限,北京第三产业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最强。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影响效应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趋势图,就业结构,北京市,趋势


2.北京市就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必然伴随着劳动力吸收能力的变化,而就业结构的变动则表现为劳动力的流动,其一般变动趋势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转移到第三产业。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的历年数据,以年份为横坐标,以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为纵坐标,可以得到1978—2018年北京市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在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下,北京市就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劳动力从生产效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人数逐年大幅下降,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最强,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贡献最小。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就业人数不断攀升,1978年末就业人数为444.1万人,2018年末为1 237.8万人,增加了793.7万人,增长178%。197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31.6%,低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8.5个百分点;199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达43.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81.6%,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北京市就业结构也由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二三一”转型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三二一”。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产业不断吸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其仍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是未来带动就业的主力。

就业弹性系数,北京市


表1 1982—2017年北京市就业弹性系数 年份 就业弹性系数 年份 就业弹性系数 1982 0.41 2000 0.01 1983 0.17 2001 0.09 1984 0.04 2002 0.48 1985 0.10 2003 0.22 1986 0.10 2004 1.03 1987 0.09 2005 0.18 1988 0.03 2006 0.29 1989 0.15 2007 0.12 1990 0.57 2008 0.31 1991 0.06 2009 0.20 1992 0.13 2010 0.20 1993 -0.13 2011 0.24 1994 0.20 2012 0.34 1995 0.00 2013 0.28 1996 -0.04 2014 0.17 1997 -0.04 2015 0.32 1998 -0.35 2016 0.34 1999 -0.05 2017 0.241982年以来北京历年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见图3,图3清晰地反映了北京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吸纳拉动能力和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在北京市就业弹性系数变化方面,北京的就业结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企改革之前的时期(1982—1990年),是就业的稳定增长期;第二阶段是国企改革时期(1991—2000年),是就业结构的调整期;第三阶段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2001—2017年),是就业的高速增长期。在第一阶段,北京的就业弹性系数每年都大于零,其基本特征是就业水平较高。在第二阶段,国有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革,实施了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政策。尽管北京的经济增长率仍然很高,但由于国企改革导致的产业转型对就业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北京的就业弹性系数逐年下降。在第三阶段,北京的就业弹性系数一直大于零,且先急速上升,后缓慢下降。这是由于在第二阶段中后期北京市出台了大量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积极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等,因此就业弹性有所回升。所以产业结构升级在短期内具有就业损害效应,而在长期内则具有就业创造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促进了大学生就业?[J]. 胡永远,周洋,王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结构性失业[J]. 张刚,袁帅,张玉巧.  现代管理科学. 2018(05)
[3]产业升级对我国服务业劳动市场结构的影响[J]. 郑爱兵.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我国产业结构、产值增长和就业——以第三产业为例[J]. 王柄楠.  新西部. 2018(03)
[5]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引致劳动力“极化”现象[J]. 江永红,张彬,郝楠.  经济学家. 2016(03)
[6]产业升级与就业扩张[J]. 刘毅,张宁.  学术交流. 2015(06)
[7]基于VAR模型的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实证研究[J]. 冉茂盛,邹亚丽.  工业技术经济. 2014(07)
[8]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及工资差距的影响[J]. 杨蕙馨,李春梅.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1)



本文编号:3114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114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d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