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4:10
本文关键词: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我国的国有资产按照性质可以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类国有资产三类。建国以来,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得到了重大发展,然而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严重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现如今,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激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显,逐渐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快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的管理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性”改革,精简管理机构,资源管理方式逐渐由分散分割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但是由于相关理论体系比较薄弱,管理体制至今仍未理顺,政出多头、权责不清带来的利益矛盾层出不穷,所有权主体缺位成为困扰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对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的梳理,总结出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存在产权不明晰,产权结构与现实需要不适用,资产化管理程度低、法制化管理体制不健全四个方面的问题。过低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以及资源开发的短期行为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却被无偿使用,价格长期偏离其市场经济准价体系,资源类国有资产的国家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不到体现。法律法规建设落后于体制改革,依法管理模式难以实现。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表明了我国对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决心。当今世界上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可以分为三种:集中管理,相对集中管理,分散管理。但是由于基本经济制度、资源产权归属不同,我们并不能直接照搬国外一些国家的资源性资产管理体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国外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借鉴其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系统研究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明晰产权、改革产权结构、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健全法律监督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建立统一的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实行垂直化、资产化管理,培育资源产权交易市场,提高市场化程度,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力争突破改革瓶颈,将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促进国民经济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资源类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 产权改革 委托—代理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3.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2.3 研究现状述评17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8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8-20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20-29
- 2.1 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20-24
- 2.1.1 资源类国有资产的相关概念20-21
- 2.1.2 资源类国有资产的特点21-22
- 2.1.3 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22-24
- 2.2 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基础24-29
- 2.2.1 产权理论24-25
- 2.2.2 委托—代理理论25-27
- 2.2.3 资源价值理论27-29
- 第3章 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及现行架构29-40
- 3.1 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历程29-32
- 3.1.1 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初创时期(1949-1978 年)29-30
- 3.1.2 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时期(1978-1998 年)30-31
- 3.1.3 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与深入改革时期(1998 年至今)31-32
- 3.2 部分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32-36
- 3.2.1 矿产资源管理体制的路径变迁32-34
- 3.2.2 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践34-35
- 3.2.3 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35-36
- 3.3 我国现行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架构36-40
- 3.3.1 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横向分析36-38
- 3.3.2 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纵向分析38-40
- 第4章 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分析40-48
- 4.1 资源类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主体缺位40-41
- 4.1.1 多头管理,权责不清40-41
- 4.1.2 政资不分,政府身份双重化41
- 4.2 资产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不适应现实需要41-44
- 4.2.1 存在“委托—代理”风险,短期行为突出41-43
- 4.2.2 地方政府间恶劣竞争导致资源类国有资产流失严重43
- 4.2.3 资源综合利用率低43-44
- 4.3 资源类国有资产定价偏离市场准价体系44-46
- 4.3.1 资源类国有资产无偿使用现象突出44-45
- 4.3.2 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资产化程度低45-46
- 4.4 资源类国有资产法制化管理体系不健全46-48
- 4.4.1 缺少专门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法46
- 4.4.2 监督体系不完善46-48
- 第5章 国外资源类资产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48-51
- 5.1 国外资源类资产管理体制48-49
- 5.1.1 集中管理类型48
- 5.1.2 相对集中管理类型48-49
- 5.1.3 分散管理类型49
- 5.2 国外资源类资产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49-51
- 5.2.1 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49-50
- 5.2.2 明确资源类国有资产的产权,,确定真正的所有者50-51
- 第6章 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路径51-57
- 6.1 明晰产权,建立资源类国有资产统一管理体制51-52
- 6.1.1 明确产权界定,建立统一的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机构51-52
- 6.1.2 政资分开,实行资源类国有资产所有权统一管理52
- 6.2 设计适应现实需要的激励—约束机制52-54
- 6.2.1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52-53
- 6.2.2 培育和规范资源类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53-54
- 6.2.3 加强国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54
- 6.3 建立科学的资源类国有资产定价体系54-55
- 6.3.1 实施资源税改革,强化资源税费的作用54-55
- 6.3.2 提高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的资产化程度55
- 6.4 完善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体系55-57
- 6.4.1 健全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55-56
- 6.4.2 建立分工明确的资源类国有资产监督体系56-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3
- 作者简介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程鹏;;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之模式选择探究[J];北方经济;2008年24期
2 郭春华;;省以下土地垂直统管体制运行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X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5期
3 何承耕;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理论研究述评[J];福建地理;2001年04期
4 王敏;;论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产权制度[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2期
5 张治栋,樊继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1期
6 周进生;国外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及选择动因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02期
7 杜爱萍;;资源文化的科学内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8 陈闻君;佘开勇;;中国省域煤炭消费空间格局演化特征[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2期
9 孙炼;李春晖;;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14年09期
10 唐海萍;陈姣;房飞;;世界各国草地资源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14年10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2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