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镇化进程中“农转居”劳动者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以杭州和宁波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1 17:54
  基于"农转居"政策前群体初始职业分化的事实,透视"农转居"劳动者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描述性分析表明:"农转居"劳动者非农职业转移过程中存在职业"内卷化"现象,但群体非农职业转移也是初始职业影响下,逐步降低职业"内卷化"指数、逐渐提高职业结构质量的过程;"农转居"劳动者综合职业属性结构质量较低,并且职业属性结构质量低于单位属性结构质量,面临相对较易进入正规部门但较难从事技术管理型工作的窘境;在"农转居"劳动者内部,初始职业为农业劳动者的职业结构质量低于未就业者和非农职业者群体,农业劳动者非农职业转移面临的困境更为突出。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表明:"农转居"劳动者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受学历水平、社会关系、初始职业、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高的学历水平、拥有"社会关系"、较高的初始职业层次和低年龄有助于降低职业"内卷化"、提高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文章从关照"农转居"劳动者初始职业分化的事实、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规范企业招聘制度、实施提升职业竞争力的职业培训、重视学历再教育、加强对中高年龄劳动者就业支持等方面,讨论了消除职业"内卷化"、提高群体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文章来源】:西北人口. 2020,41(03)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城镇化进程中“农转居”劳动者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以杭州和宁波为例


“农转居”劳动者职业属性结构

劳动者,属性,单位,就业者


依据初始职业划分的“农转居”劳动者内部子群中,农业劳动者、非农职业者和未就业者当前内卷化指数UID分别为70.83、26.3和28.87,单位属性结构质量前者劣于总体、后两者优于总体;农业劳动者向非正规部门集聚(38.8%),正规部门占比低(29.2%)且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社区集体企业;非农职业者有35.55%单位类型发生变化,但并未推动正规部门占比的大幅提高(当前为73.7%,仅提高2.7%),既因机关事业单位弱开放性就业者难以进入,亦因社区集体企业强开放性就业者较易流出;未就业者有71.2%进入正规部门,其中民营企业占52.6%,集聚度高。(图2)。3. 指数CID较大,内卷化程度较重、综合职业属性结构质量较低

职业结构,质量指数,劳动者,内卷化


调查点“农转居”劳动者职业转移中存在内卷化现象,并且面临相对较易进入正规部门但是较难从事技术管理型工作的窘境;群体的职业转移是初始职业影响下内卷化程度降低、职业结构质量逐步提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转居”劳动者内部三个子群内卷化程度出现分化,三大指数大小顺位均为初始职业为农业劳动者群体、未就业者群体和非农职业者群体,即初始职业为农业劳动者群体职业内卷化程度最重、职业结构质量最低,是职业转移最困难的群体(图3)。三、职业结构质量的模型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围困的能动性”:拆二代生活逻辑[J]. 钱全.  社会发展研究. 2019(03)
[2]转居农民的职业地位获得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位获得理论视角[J]. 宋国恺,李歌诗.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9(04)
[3]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参与决策机制的探讨——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J]. 邵爱国,李锐,韦洪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失地农民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A市的调查数据[J]. 赵清军,张非凡,阙春萍,周毕芬.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5]身份认同视角下国家与失地农民关系的流变[J]. 王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6]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被征地农民就业——基于CFPS2014数据的分析[J]. 戚晓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7]社会支持体系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北四市的调查数据[J]. 邓文,乔梦茹.  江汉论坛. 2017(09)
[8]三维资本视角下失地农民非农就业扶助机制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大兴区的调研[J]. 贾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05)
[9]“飞来的幸福”如何持久——城镇化背景下“拆二代”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引导策略[J]. 芮正云,方聪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10]失地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意向—情境—行为”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 韩璐,鲍海君,唐云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本文编号:3295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295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0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