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城市群协调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7 00:15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从城市开始向城市群开始延伸。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已经明确发展方向,即以城市群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希望能够通过城市群发展带动区域板块间融合协调,共同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城市群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时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我国区域发展的核心政策之一。但是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问题。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群,促进城市群发展朝着更好方向发展,是今后一个重要课题与方向。黔中城市群位于贵州省中部,长江经济带上游,优越的地理区位将为其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合理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都已成为黔中城市群实现协调发展必须解决的迫切需求。从城市群的概念出发,我们发现决定一个城市群是否健康发展的两大标准是它的协调性和核心城市的中心性。首先我们需要先对黔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通过测度2017年城市间经济吸引力和中心职能强度,评判黔中城市群发展情况,研究发现除了贵阳市之外,其余各城市对别的城市引力值都偏小,而贵阳的中心强度也是最强的,县级城市的中心强度普遍比地级城市...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黔中城市群规划范围图
黔中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度变化趋势
图 4-1 黔中城市群经济系统总协调度变化趋势中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度4-2 所示,城市群内部联系度在 2007-2011 年、2016-20并保持在较高水平。2011-2016 年间黔中城市群经济联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 魏洪斌,吴克宁. 中国发展. 2015(01)
[2]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朱江丽,李子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2)
[3]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研究[J]. 赵文亮,丁志伟,张改素,朱连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4]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J]. 王爱辉,刘晓燕,龙海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11)
[5]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 朱列. 商业时代. 2014(26)
[6]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与对策[J]. 王爱辉.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2)
[7]宁夏沿黄经济区城市群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 王重玲,朱志玲,王梅梅,李燕飞.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2)
[8]“大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实证测度及阶段划分[J]. 程玉鸿,李克桐. 工业技术经济. 2014(04)
[9]湖南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综合评价[J]. 熊鹰,唐湘玲,覃事娅.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5)
[10]基于时序数据的我国省域城市圈发展状况动态分析[J]. 罗蓉,楚尔鸣. 华东经济管理. 2013(09)
博士论文
[1]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 党晶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 陈群元.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莫洪兰.贵州财经大学 2017
[2]贵州省市州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万箭.贵州大学 2016
[3]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 杨猛兴.西南财经大学 2014
[4]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评价研究[D]. 石首豪.南昌大学 2013
[5]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测度分析[D]. 李强谊.新疆大学 2013
[6]广西南北钦防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 熊勉.中央民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40755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黔中城市群规划范围图
黔中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度变化趋势
图 4-1 黔中城市群经济系统总协调度变化趋势中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度4-2 所示,城市群内部联系度在 2007-2011 年、2016-20并保持在较高水平。2011-2016 年间黔中城市群经济联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 魏洪斌,吴克宁. 中国发展. 2015(01)
[2]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朱江丽,李子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2)
[3]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研究[J]. 赵文亮,丁志伟,张改素,朱连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4]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J]. 王爱辉,刘晓燕,龙海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11)
[5]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 朱列. 商业时代. 2014(26)
[6]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与对策[J]. 王爱辉.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2)
[7]宁夏沿黄经济区城市群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 王重玲,朱志玲,王梅梅,李燕飞.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2)
[8]“大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实证测度及阶段划分[J]. 程玉鸿,李克桐. 工业技术经济. 2014(04)
[9]湖南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综合评价[J]. 熊鹰,唐湘玲,覃事娅.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5)
[10]基于时序数据的我国省域城市圈发展状况动态分析[J]. 罗蓉,楚尔鸣. 华东经济管理. 2013(09)
博士论文
[1]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 党晶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 陈群元.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莫洪兰.贵州财经大学 2017
[2]贵州省市州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万箭.贵州大学 2016
[3]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 杨猛兴.西南财经大学 2014
[4]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评价研究[D]. 石首豪.南昌大学 2013
[5]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测度分析[D]. 李强谊.新疆大学 2013
[6]广西南北钦防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 熊勉.中央民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40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44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