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鲍莫尔病效应与区域结构转型
发布时间:2022-01-15 07:48
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且在区域间显著失衡。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广义可加型偏好的多部门多地区一般均衡模型,在理论上和定量上研究了劳动生产率对中国区域结构转型的影响。模型中服务业比重变化可以被分解为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服务业比重扩大的工农业鲍莫尔病效应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服务业比重缩小的服务业鲍莫尔病效应,服务业发展是这两个影响方向相反的鲍莫尔病效应相减的结果。在使用中国省级数据估计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对模型的数值模拟较好拟合了中国各地区服务业发展趋势。反事实模拟表明,工农业鲍莫尔病和服务业鲍莫尔病的影响均非常显著,且影响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从东部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工农业鲍莫尔病的影响逐渐减弱,服务业鲍莫尔病的影响逐渐增强。基于这些结论,本文为中国通过加快提升服务业比重推动结构转型升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经济学动态.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服务业产出比重与人均GDP对数值
图2给出了各省级地区在样本期内服务业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对比,其中,虚线表示45°线。可以看到,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在8%以上,很多地区都超过了10%;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低于10%,多数地区都低于8%。所有省级地区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均快于服务业,相同的情况下,工农业鲍莫尔病效应的影响程度就可能大于服务业鲍莫尔病效应。为了估计模型中的消费偏好参数,将式(7)等号左右两边取自然对数,经过转化得到:
其次,根据模型和数据分别计算各个省级地区在样本期内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的增幅,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图3对比了基准模型和现实数据中的服务业比重增幅,其中,虚线为45°线。图中的点越接近虚线,说明该省级地区的模型预测值和现实数据的差别越小,拟合程度越高。可以看到,大部分省级地区的点都分布在45°线附近,说明基准模型对服务业比重增幅的预测值较为接近现实数据,能够较好拟合服务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当然,多数省级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增幅的模型模拟值低于现实数据,说明存在模型之外的因素也推动着服务业比重上升,但这一偏差仍然处在合理范围内。图中北京市距离45°线较远,说明模型之外的因素对服务业比重上升的影响在北京市是最大的,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北京市的首都定位和环保政策对工业发展的限制,使北京市的服务业比重达到所有省级地区中的最高水平。具体到各个省级地区,图4和图5分别画出了东部省级地区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到,多数地区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的模型值曲线与数据值曲线较为接近,且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数据的差距较小,说明模型能够较好再现出服务业比重的上升趋势。表4汇报了相关定量结果。以此计算,可知服务业就业比重增幅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上升值的比例在0.597~1.169之间,平均为0.829;对于产出比重增幅,这一比例在0.477~1.517之间,平均为0.806。其中,模型在广东省、天津市和海南省的拟合效果最好。1992-2018年这三个省级地区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上升16.2、31.1和26.6个百分点,而现实数据分别为17.8、29.6和27.2个百分点;服务业产出比重分别上升17.1、24.3和7.5个百分点,而现实数据分别为18.7、22.8和8.2个百分点,模型和数据之间的差别均在2个百分点以内。模型在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拟合效果最差。1992-2018年的北京市和1999-2017年的上海市,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上升了22.7个和14.8个百分点,而现实数据分别为38.0个和23.4个百分点;服务业产出比重分别上升了24.2个和10.1个百分点,而现实数据分别为38.7个和18.3个百分点。模型中多数省级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增幅与数据的差距都在合理范围内,10个省级地区中有5个省级地区二者差距在5个百分点以内,有3个省级地区在5~8个百分点之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率提高的影响[J]. 郭凯明,王藤桥. 世界经济. 2019(11)
[2]需求结构变迁、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率提高[J]. 颜色,郭凯明,杭静. 经济研究. 2018(12)
[3]投资、结构转型与劳动生产率增长[J]. 郭凯明,余靖雯,吴泽雄. 金融研究. 2018(08)
[4]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失衡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偏离度的视角[J]. 唐保庆,邱斌,孙少勤. 经济研究. 2018(08)
[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J]. 郭凯明,杭静,颜色. 经济研究. 2017(03)
[6]产业结构变迁、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差距[J]. 严成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04)
[7]劳动力市场扭曲、结构转变和中国劳动生产率[J]. 盖庆恩,朱喜,史清华. 经济研究. 2013 (05)
[8]服务业增长:真实含义、多重影响和发展趋势[J]. 江小涓. 经济研究. 2011(04)
本文编号:3590214
【文章来源】:经济学动态.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服务业产出比重与人均GDP对数值
图2给出了各省级地区在样本期内服务业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对比,其中,虚线表示45°线。可以看到,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在8%以上,很多地区都超过了10%;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低于10%,多数地区都低于8%。所有省级地区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均快于服务业,相同的情况下,工农业鲍莫尔病效应的影响程度就可能大于服务业鲍莫尔病效应。为了估计模型中的消费偏好参数,将式(7)等号左右两边取自然对数,经过转化得到:
其次,根据模型和数据分别计算各个省级地区在样本期内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的增幅,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图3对比了基准模型和现实数据中的服务业比重增幅,其中,虚线为45°线。图中的点越接近虚线,说明该省级地区的模型预测值和现实数据的差别越小,拟合程度越高。可以看到,大部分省级地区的点都分布在45°线附近,说明基准模型对服务业比重增幅的预测值较为接近现实数据,能够较好拟合服务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当然,多数省级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增幅的模型模拟值低于现实数据,说明存在模型之外的因素也推动着服务业比重上升,但这一偏差仍然处在合理范围内。图中北京市距离45°线较远,说明模型之外的因素对服务业比重上升的影响在北京市是最大的,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北京市的首都定位和环保政策对工业发展的限制,使北京市的服务业比重达到所有省级地区中的最高水平。具体到各个省级地区,图4和图5分别画出了东部省级地区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到,多数地区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的模型值曲线与数据值曲线较为接近,且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数据的差距较小,说明模型能够较好再现出服务业比重的上升趋势。表4汇报了相关定量结果。以此计算,可知服务业就业比重增幅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上升值的比例在0.597~1.169之间,平均为0.829;对于产出比重增幅,这一比例在0.477~1.517之间,平均为0.806。其中,模型在广东省、天津市和海南省的拟合效果最好。1992-2018年这三个省级地区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上升16.2、31.1和26.6个百分点,而现实数据分别为17.8、29.6和27.2个百分点;服务业产出比重分别上升17.1、24.3和7.5个百分点,而现实数据分别为18.7、22.8和8.2个百分点,模型和数据之间的差别均在2个百分点以内。模型在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拟合效果最差。1992-2018年的北京市和1999-2017年的上海市,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上升了22.7个和14.8个百分点,而现实数据分别为38.0个和23.4个百分点;服务业产出比重分别上升了24.2个和10.1个百分点,而现实数据分别为38.7个和18.3个百分点。模型中多数省级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增幅与数据的差距都在合理范围内,10个省级地区中有5个省级地区二者差距在5个百分点以内,有3个省级地区在5~8个百分点之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率提高的影响[J]. 郭凯明,王藤桥. 世界经济. 2019(11)
[2]需求结构变迁、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率提高[J]. 颜色,郭凯明,杭静. 经济研究. 2018(12)
[3]投资、结构转型与劳动生产率增长[J]. 郭凯明,余靖雯,吴泽雄. 金融研究. 2018(08)
[4]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失衡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偏离度的视角[J]. 唐保庆,邱斌,孙少勤. 经济研究. 2018(08)
[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J]. 郭凯明,杭静,颜色. 经济研究. 2017(03)
[6]产业结构变迁、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差距[J]. 严成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04)
[7]劳动力市场扭曲、结构转变和中国劳动生产率[J]. 盖庆恩,朱喜,史清华. 经济研究. 2013 (05)
[8]服务业增长:真实含义、多重影响和发展趋势[J]. 江小涓. 经济研究. 2011(04)
本文编号:3590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59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