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1 20:42
新型城镇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互动、激励推广集约意识、建立生态宜居和共同发展的城镇化,同时也是各种类型城市、城镇与农村相互协调,协同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更加注重城乡之间的关系融合,实现城乡关系公平化;注重人性化城镇建设与绿色城镇的发展,实现低碳节约,共同建设生态优美型城镇;注重城镇内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社会,重视区域内部产业合理分配,实现城乡高效收益;注重城镇之间的各项基本功能的实现,使城镇规划趋于协调。在国家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积极探索适合甘肃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使甘肃省走上一条可持续、集约高效、区域协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在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甘肃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从宏观角度分析发现甘肃省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城镇结构体系不合理;城乡收入差距近几年来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城镇新增就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镇化配套设施建设还没有实现全面覆盖;资源环境状况亟待提高。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现甘肃...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2016年甘肃省城镇化率
图 3-2 全国各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Figure 3-2 Urbanization rate of permanent residents in all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the country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甘肃省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城镇结构体系不合理虽然甘肃省整体的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城乡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在改善,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城镇化的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大的问题。从表 3-3 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几个市都主要集中在兰州与河西地区之中,位居甘肃省城镇化水平第一的是嘉峪关市;陇南、甘南、临夏、定西、庆阳等东南部城市的城镇化水平都比较低,都低于 35%,而陇南市城镇化率是甘肃省中最低的,仅有 30.48%,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 17.91 个百分点。甘肃省整体来说共有 49 个县区城镇化水平在 35%以下,此数据占据甘肃省总体县区比例的 50%以上,而且这 49 个低城镇化水平的县区主要集中在东部与南部地区,而那些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县区则主要集中在西部一带。总结得出,甘肃省的整体城镇化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另外,2014 年,按照城
图 3-3 2016 年甘肃省各市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排序Figure 3-3 Ranking of 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resident population in all cities and prefectures of Gansuprovince in 20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维逻辑研究:政府、市场与社会[J]. 高宏伟,李阳,王金桃. 经济问题. 2018(03)
[2]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沈俣汐,吴鑫波,李英,刘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01)
[3]甘肃省基本公共服务与人口城镇化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协调发展研究[J]. 初雪,陈兴鹏,贾卓,李晨曦. 干旱区地理. 2017(05)
[4]“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内涵、约束及政策保障[J]. 赵振宇,丁晓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3)
[5]“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研究[J]. 王宾,李群.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1)
[6]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214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 王涵,邓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7]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J]. 周长欢. 全国商情. 2016(36)
[8]科技创新能力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以山西省为例[J]. 王文寅,刘娇娇,李永清. 经济问题. 2016(11)
[9]专业镇、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J]. 梁永福,宋耘,张展生,肖智飞. 科技管理研究. 2016(21)
[10]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王冬年,盛静,王欢. 经济与管理. 2016(05)
博士论文
[1]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县域合作治理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 姜庆志.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基于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D]. 罗松华.武汉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及财政对策的研究[D]. 文雨辰.江西财经大学 2017
[2]吉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研究[D]. 齐才.吉林财经大学 2017
[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城镇化质量与农用地利用水平评价及时空关联性研究[D]. 范婷.四川师范大学 2017
[4]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D]. 刘娇娇.中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00926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2016年甘肃省城镇化率
图 3-2 全国各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Figure 3-2 Urbanization rate of permanent residents in all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the country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甘肃省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城镇结构体系不合理虽然甘肃省整体的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城乡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在改善,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城镇化的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大的问题。从表 3-3 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几个市都主要集中在兰州与河西地区之中,位居甘肃省城镇化水平第一的是嘉峪关市;陇南、甘南、临夏、定西、庆阳等东南部城市的城镇化水平都比较低,都低于 35%,而陇南市城镇化率是甘肃省中最低的,仅有 30.48%,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 17.91 个百分点。甘肃省整体来说共有 49 个县区城镇化水平在 35%以下,此数据占据甘肃省总体县区比例的 50%以上,而且这 49 个低城镇化水平的县区主要集中在东部与南部地区,而那些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县区则主要集中在西部一带。总结得出,甘肃省的整体城镇化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另外,2014 年,按照城
图 3-3 2016 年甘肃省各市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排序Figure 3-3 Ranking of 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resident population in all cities and prefectures of Gansuprovince in 20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维逻辑研究:政府、市场与社会[J]. 高宏伟,李阳,王金桃. 经济问题. 2018(03)
[2]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沈俣汐,吴鑫波,李英,刘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01)
[3]甘肃省基本公共服务与人口城镇化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协调发展研究[J]. 初雪,陈兴鹏,贾卓,李晨曦. 干旱区地理. 2017(05)
[4]“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内涵、约束及政策保障[J]. 赵振宇,丁晓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3)
[5]“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研究[J]. 王宾,李群.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1)
[6]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214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 王涵,邓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7]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J]. 周长欢. 全国商情. 2016(36)
[8]科技创新能力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以山西省为例[J]. 王文寅,刘娇娇,李永清. 经济问题. 2016(11)
[9]专业镇、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J]. 梁永福,宋耘,张展生,肖智飞. 科技管理研究. 2016(21)
[10]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王冬年,盛静,王欢. 经济与管理. 2016(05)
博士论文
[1]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县域合作治理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 姜庆志.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基于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D]. 罗松华.武汉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及财政对策的研究[D]. 文雨辰.江西财经大学 2017
[2]吉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研究[D]. 齐才.吉林财经大学 2017
[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城镇化质量与农用地利用水平评价及时空关联性研究[D]. 范婷.四川师范大学 2017
[4]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D]. 刘娇娇.中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00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60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