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房租压力的代际差异研究——来自均值分解和分位数分解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2-10-19 12:12
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城市所承受的房租压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Oaxaca均值差异分解和反事实分布MM分位数分解的测算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房租压力存在着显著的代际差异,80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房租绝对压力值和相对压力比率均高于老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城市中住房租赁市场中存在着对"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租金歧视;随着房租支付压力层级的上升,代际歧视程度呈现出"U"形变化趋势;进而为促进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公平定价,推进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换意愿与进程提供政策参考。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三、模型设定与样本统计描述
(一)回归与差异分解模型选择
1. 线性回归模型说明。用实证模型表述农业转移人口租金负担的表达式如式(1)。
2. Oaxaca均值差异分解模型设定。
3. 基于反事实分布的MM分位数分解模型。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统计性描述
1. 数据来源。
2. 核心被解释变量构建。
3. 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过程分析
(一)“新-老”农业转移人口房租压力值的代际比较
1. 禀赋特征与房租压力值的代际比较。
2. 住房公积金制度与房租压力值的代际比较。
3. 家庭结构特征与房租压力值的代际比较。
4. 流动特征与房租压力值的代际比较。
(二)“新-老”农业转移人口租房压力比率的代际比较
1. 禀赋特征与租金相对负担率的代际比较。
2. 住房公积金制度与租金负担率。
3. 家庭结构特征与房租负担率的代际比较。
4. 流动特征与房租负担率的代际比较。
(三)“新-老”农业转移人口房租负担的Oaxaca组间差异分解结果
(四)基于反事实分布的MM分位数分解
五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代际差异视角下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研究[J]. 高帅,史婵. 财经科学. 2019(03)
[2]农民工在流入地住房困难的代际差异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J]. 张黎莉,严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3]农民工住房区位选择意向及其代际差异研究[J]. 李君甫,齐海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4]制度要素与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J]. 杨菊华. 人口研究. 2018(01)
[5]住房公积金与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实证分析[J]. 祝仲坤. 中国农村经济. 2017(12)
[6]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发展能力与城市居留意愿——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杨巧,李鹏举. 中国青年研究. 2017(10)
[7]农民工住房需求特征与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优化——基于北京市“城中村”调研的研究[J]. 孙聪,宋志达,郑思齐.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4)
[8]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析[J]. 于潇,孙悦. 人口研究. 2017(01)
[9]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梯度变动与影响机制[J]. 盛亦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1)
[10]收入不平等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及性[J]. 张川川. 金融研究. 2016(01)
本文编号:3693340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三、模型设定与样本统计描述
(一)回归与差异分解模型选择
1. 线性回归模型说明。用实证模型表述农业转移人口租金负担的表达式如式(1)。
2. Oaxaca均值差异分解模型设定。
3. 基于反事实分布的MM分位数分解模型。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统计性描述
1. 数据来源。
2. 核心被解释变量构建。
3. 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过程分析
(一)“新-老”农业转移人口房租压力值的代际比较
1. 禀赋特征与房租压力值的代际比较。
2. 住房公积金制度与房租压力值的代际比较。
3. 家庭结构特征与房租压力值的代际比较。
4. 流动特征与房租压力值的代际比较。
(二)“新-老”农业转移人口租房压力比率的代际比较
1. 禀赋特征与租金相对负担率的代际比较。
2. 住房公积金制度与租金负担率。
3. 家庭结构特征与房租负担率的代际比较。
4. 流动特征与房租负担率的代际比较。
(三)“新-老”农业转移人口房租负担的Oaxaca组间差异分解结果
(四)基于反事实分布的MM分位数分解
五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代际差异视角下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研究[J]. 高帅,史婵. 财经科学. 2019(03)
[2]农民工在流入地住房困难的代际差异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J]. 张黎莉,严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3]农民工住房区位选择意向及其代际差异研究[J]. 李君甫,齐海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4]制度要素与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J]. 杨菊华. 人口研究. 2018(01)
[5]住房公积金与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实证分析[J]. 祝仲坤. 中国农村经济. 2017(12)
[6]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发展能力与城市居留意愿——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杨巧,李鹏举. 中国青年研究. 2017(10)
[7]农民工住房需求特征与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优化——基于北京市“城中村”调研的研究[J]. 孙聪,宋志达,郑思齐.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4)
[8]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析[J]. 于潇,孙悦. 人口研究. 2017(01)
[9]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梯度变动与影响机制[J]. 盛亦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1)
[10]收入不平等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及性[J]. 张川川. 金融研究. 2016(01)
本文编号:3693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69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