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距离的山东省城市经济区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9 13:11
近年来,交通网络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城市间的各要素流通,促进了城市圈、都市区的发展。但由于交通网络的不均衡及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交通效率的差异较大,对城市经济区组织的发展产生了不同性质的引导作用,地理位置或路径距离已不能作为城市距离的衡量标准,而采用反映交通效率的时间距离则更准确。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分析时间距离的变化特征及对城市区位、城市经济区组织的影响,并对山东省现有的城市经济区结构提出调整建议。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选取山东省107个县级及以上行政区为研究节点,选用由公路及铁路形成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作为路网基础,分别借助ArcGIS地理信息平台、12306铁路官方网站获取路网的时间距离数据。以时间距离数据作为两地的距离指标,选用最短旅行时间模型分析交通网络特征;以多维空间拟合方法将时间距离在二维空间内可视化表达,分析时间距离对城市节点区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时间距离的时空压缩特性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对节点区位有明显的偏移作用。采用城市吸引力模型,利用节点的时间距离数据及城区人口数据,计算核心城市对其他节点城市的城市吸引力,选取对节点城市产生最大吸引...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山东省交通网络体系及城市经济区组织发展
2.1 山东省交通网络体系概况
2.2 山东省高速铁路概况
2.3 山东省城市经济区组织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东省城市交通时间距离分析测算
3.1 研究节点的选取
3.2 最短时间距离数据的选取
3.3 最短旅行时间分析
3.4 区位拟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间距离的山东省城市经济区组织
4.1 基于时间距离的城市吸引力测算
4.2 构建基于时间距离的山东省城市经济区组织
4.3 对山东省城市经济区组织的调整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地区都市圈可达性影响[J]. 汪德根,章鋆. 经济地理. 2015(02)
[2]湖南省城镇空间时空压缩特征及其可视化表达——基于时空图分析模型[J]. 周恺,钱芳芳,邹宇. 地理科学进展. 2014(12)
[3]高速铁路对湖南城市群可达性的影响[J]. 杨金华. 人文地理. 2014(02)
[4]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J]. 杨维凤. 北京社会科学. 2010(06)
[5]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J]. 蒋海兵,徐建刚,祁毅. 地理学报. 2010(10)
[6]基于有效时间距离的城市相互作用模型及其应用——以川渝城市群为例[J]. 张学辉,王如渊,郭丽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7]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通达性与城镇空间结构发展[J]. 周恺.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2)
[8]中国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布局模式[J]. 吕韬,姚士谋,曹有挥,梁双波,陈振光.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2)
[9]综合高速交通枢纽对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 张国华,李凌岚. 城市规划. 2009(03)
[10]新疆交通可达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 刘海隆,包安明,陈曦,张小雷,张进英. 地理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693424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山东省交通网络体系及城市经济区组织发展
2.1 山东省交通网络体系概况
2.2 山东省高速铁路概况
2.3 山东省城市经济区组织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东省城市交通时间距离分析测算
3.1 研究节点的选取
3.2 最短时间距离数据的选取
3.3 最短旅行时间分析
3.4 区位拟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间距离的山东省城市经济区组织
4.1 基于时间距离的城市吸引力测算
4.2 构建基于时间距离的山东省城市经济区组织
4.3 对山东省城市经济区组织的调整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地区都市圈可达性影响[J]. 汪德根,章鋆. 经济地理. 2015(02)
[2]湖南省城镇空间时空压缩特征及其可视化表达——基于时空图分析模型[J]. 周恺,钱芳芳,邹宇. 地理科学进展. 2014(12)
[3]高速铁路对湖南城市群可达性的影响[J]. 杨金华. 人文地理. 2014(02)
[4]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J]. 杨维凤. 北京社会科学. 2010(06)
[5]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J]. 蒋海兵,徐建刚,祁毅. 地理学报. 2010(10)
[6]基于有效时间距离的城市相互作用模型及其应用——以川渝城市群为例[J]. 张学辉,王如渊,郭丽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7]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通达性与城镇空间结构发展[J]. 周恺.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2)
[8]中国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布局模式[J]. 吕韬,姚士谋,曹有挥,梁双波,陈振光.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2)
[9]综合高速交通枢纽对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 张国华,李凌岚. 城市规划. 2009(03)
[10]新疆交通可达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 刘海隆,包安明,陈曦,张小雷,张进英. 地理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693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69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