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劳资关系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7 01:21
进入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各个国家互相想要占领的技术高地。人工智能作为目前最具变革的生产力因素,其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生产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去研究生产关系,而是把生产关系置于生产力的研究当中。因此本文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工智能对劳资关系的影响。本文引入技术经济范式的概念来辅助分析人工智能的微观生产力基础。智能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差别或将引起技术经济范式的根本转变,技术经济范式作为分析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工具,对经济社会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有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三个核心构件的变迁来实现的,分别是“关键要素”、制造方式、组织形式。人工智能技术经济范式的关键要素概括为“数据资源”、“芯片”、“算法”;制造方式相比于传统制造具有柔性、弹性、智能化、数字化的特征;组织形式也趋于变化,形成了扁平化的组织形式,最具代表性的“平台型组织形式”破势而出。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下,生产关系也会有新的变化。劳资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人工智能影响的研究
1.2.2 关于劳资关系的研究
1.2.3 关于人工智能与劳资关系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核心概念、研究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
2.1.1 人工智能
2.1.2 劳资关系
2.1.3 技术经济范式
2.2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
2.2.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发展脉络
2.2.2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2.2.3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价值诉求
2.3 分析框架
3.人工智能技术经济范式的表现
3.1 关键要素
3.1.1 数据
3.1.2 芯片
3.1.3 算法
3.2 制造方式
3.2.1 智能制造
3.2.2 工厂制造转向社会化制造
3.2.3 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
3.3 组织形式
3.3.1 企业组织扁平化
3.3.2 平台型组织形式
4.人工智能时代劳资关系新的变革
4.1 生产资料出现“共享”假象
4.2 雇佣劳动的形式表现为灵活用工
4.3 劳资关系表现出新的对抗性
4.3.1 强控制-弱契约
4.3.2 资本对劳动的监督手段更新
4.3.3 智能机器对人力的排挤
4.4 剩余价值分配
5.实证分析
5.1 外卖骑手的算法控制---以成都市的美团外卖骑手为例
5.1.1 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5.1.2 美团外卖骑手基本信息统计
5.1.3 美团外卖骑手签署合同情况
5.1.4 困在算法里的雇佣劳动
5.1.5 美团外卖骑手联合消费者减弱控制
5.2 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中国制造业为例
5.2.1 模型设计
5.2.2 指标构建及数据说明
5.2.3 计量结果分析
6.人工智能时代应对劳资变革的策略
6.1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壮大人工智能创造就业岗位
6.1.1 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6.1.2 壮大人工智能创造就业岗位
6.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2.1 完善灵活用工劳动保障制度
6.2.2 完善失业保障制度
6.3 健全劳动力教育与培训制度
6.3.1 政府牵头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与职业指导
6.3.2 政府主导人才培训
7.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23627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人工智能影响的研究
1.2.2 关于劳资关系的研究
1.2.3 关于人工智能与劳资关系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核心概念、研究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
2.1.1 人工智能
2.1.2 劳资关系
2.1.3 技术经济范式
2.2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
2.2.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发展脉络
2.2.2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2.2.3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价值诉求
2.3 分析框架
3.人工智能技术经济范式的表现
3.1 关键要素
3.1.1 数据
3.1.2 芯片
3.1.3 算法
3.2 制造方式
3.2.1 智能制造
3.2.2 工厂制造转向社会化制造
3.2.3 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
3.3 组织形式
3.3.1 企业组织扁平化
3.3.2 平台型组织形式
4.人工智能时代劳资关系新的变革
4.1 生产资料出现“共享”假象
4.2 雇佣劳动的形式表现为灵活用工
4.3 劳资关系表现出新的对抗性
4.3.1 强控制-弱契约
4.3.2 资本对劳动的监督手段更新
4.3.3 智能机器对人力的排挤
4.4 剩余价值分配
5.实证分析
5.1 外卖骑手的算法控制---以成都市的美团外卖骑手为例
5.1.1 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5.1.2 美团外卖骑手基本信息统计
5.1.3 美团外卖骑手签署合同情况
5.1.4 困在算法里的雇佣劳动
5.1.5 美团外卖骑手联合消费者减弱控制
5.2 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中国制造业为例
5.2.1 模型设计
5.2.2 指标构建及数据说明
5.2.3 计量结果分析
6.人工智能时代应对劳资变革的策略
6.1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壮大人工智能创造就业岗位
6.1.1 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6.1.2 壮大人工智能创造就业岗位
6.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2.1 完善灵活用工劳动保障制度
6.2.2 完善失业保障制度
6.3 健全劳动力教育与培训制度
6.3.1 政府牵头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与职业指导
6.3.2 政府主导人才培训
7.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23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82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