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边际效用弹性与中国能源消耗

发布时间:2017-07-02 15:14

  本文关键词: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边际效用弹性与中国能源消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遵循Hicks的"引致创新"思想,意味着技术进步偏向于节约"能源"要素。本文从技术外生和技术内生两个层面以及"自主式"效应、"干中学"效应和"巨人肩膀"效应三个维度勾勒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并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系统剖析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耗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以边际效用弹性为切入点,利用2002—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结论。研究揭示: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耗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的提高,能源消耗先增加后降低,蕴含主导力量由"回弹效应"演变为"节能效应";边际效用弹性放大了能源回弹效应,意味着边际效用弹性推迟倒U型曲线拐点的来临。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除了着力推动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和理顺能源价格机制之外,还需要合理引导社会消费观念,使得边际效用弹性维持在合理区间,从而有效限制能源回弹效应。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 能源消耗 边际效用弹性 能源回弹效应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矿产资源跨期优化配置机制研究”(11&ZD1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响应的组织体系及‘情景—应对’策略研究”(71173218)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环境规制缓解能源稀缺性和外部性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KYZZ_037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2013XK01)
【分类号】:F426.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能源的稀缺性和外部性受到广泛关注。前者始于19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焦点集中于如何在能源稀缺性的约束性下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后者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后成为能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议题。近年来,能源价格快速高企和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凤良;吕志华;;经济增长框架下的最优环境税及其配套政策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模拟运算[J];管理世界;2009年06期

2 刘昌义;;气候变化经济学中贴现率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2年03期

3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4 杜立民;;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0年11期

5 王班班;齐绍洲;;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J];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6 顾六宝,肖红叶;中国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两种统计估算方法[J];统计研究;2004年09期

7 张华;魏晓平;;绿色悖论抑或倒逼减排——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杰;叶小榕;;基于DEA视窗分析与Malmquist指数的安徽环境效率动态变化研究——以安徽17个城市2004—2009年数据为样本[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丘兆逸;;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环境效率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3 尹音频;何辉;;调整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率对我国稳态人均消费的影响——基于拉姆齐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9年03期

4 张运峰;叶林祥;;中国就业波动的福利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9期

5 张阳;;中国税制改革的税负代际间归宿——世代交叠生命周期税负归宿模型的理论与模拟[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6 魏翔;陈倩;;闲暇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幸福感与经济效率关系的理论研究与仿真模拟[J];财经研究;2012年04期

7 吴艳芳;王亚萍;;环境税促进稀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J];财会月刊;2012年09期

8 唐小力;祝东波;;基于DEA的中国西部地区环境效率实证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9 周五七;;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面板数据估算:1998—2010年[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10 郭郡郡;刘成玉;;城市化对碳排放量及强度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明;赵欣娜;;环境约束下的中国能效动态Malmquist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燕武;;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政府支出冲击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严立冬;屈志光;黄鹂;;制度变迁视角下的环境税改革博弈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4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5 严立冬;屈志光;黄鹂;;经济绿色转型视域下的生态资本效率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6 刘昌义;;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政策工具选择:理论评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7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雷明;虞晓雯;;资本动态效应下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绩效研究(1998—2011)[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10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少康;资产价格对动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琼;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4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万建香;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石昶;中国污染控制政策作用与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汪浩瀚;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黄伟力;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霞;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D];南开大学;2011年

4 毕志雯;低碳约束下我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动态评价[D];南开大学;2011年

5 王丽;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林如海;中国居民消费增长及其福利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怡欣;基于终端消费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杨萍;生命不确定下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孙宇飞;城市碳排放清单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郭蕾;双重约束条件下我国环境税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2 查冬兰;周德群;;我国工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基于高耗能行业与中低耗能行业[J];财贸研究;2008年01期

3 程丹润;李静;;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4 查冬兰;周德群;;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J];系统工程;2007年11期

5 刘畅;崔艳红;;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区域差异的动态关系比较研究——基于省(市)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6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7 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_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8 何小钢;张耀辉;;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9 李玲;陶锋;;中国制造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10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凤茹;物资采购决策中边际效用分析方法的运用[J];辽宁经济;2002年10期

2 王宁,李莉;绿色产品消费的边际效用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02期

3 施香美;让“边际效用”最大化[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04期

4 唐晓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性反思[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16期

5 林中燕;;网络经济的边际效用递减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刘玉勋;;拉格朗日乘数与支出的边际效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年18期

7 李超;朱水娟;;边际效用在企业工作配置中的作用浅析[J];中国外资;2011年24期

8 周学;边际效用理论的宏观发展与新经济发展阶段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9 星子;自由小议,其三[J];读书;1996年03期

10 金镝;需求法则与边际效用[J];企业研究;199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四友;;市场经济制度与贡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廖悲雨;王铮;;应急设施区位模型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建国;;对经济价值论历史建构的当代解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际效用[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张凭;水、钻石与边际效用[N];吉林日报;2003年

3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胡小勇(曲岸);边际效用:教育资源怎么做[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4 刘泽生;胶林深处觅新诗[N];光明日报;2004年

5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冯斗斛;幸福的边际效用递减法则[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刘晋;市场冲高回落 降息边际效用开始递减[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湖南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助理、资深出版人、作家 何新波;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N];岳阳晚报;2011年

8 本报通讯员 晓辛 久良;加快裂变发展 争做翻番标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9 记者 张志斌;汇金增持边际效用趋弱 信号作用尚待政策配合[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10 中央党校 赵振华;众说纷纭的“价值创造”[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丹青;边际效用原理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边际效用弹性与中国能源消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0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510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