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7-18 15:39

  本文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分析方法 Granger因果检验法 因归分析法


【摘要】:为了掌握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进展,采用比较分析的手段,从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尺度和对象、分析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概括。现有的研究成果呈现以下特点:1)根据研究所选择的驱动因子不同,大致可分为综合因素分析和单因素分析;2)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解法、相关性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构造协整方程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3)代表性的研究结论有3种:经济驱动论、技术抑制论和阶段贡献论;4)不同研究的研究尺度和研究对象不同,国家层面研究较多,省市层面研究相对较少。最后指出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作者单位】: 郑州科技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 影响因素 分析方法 Granger因果检验法 因归分析法
【分类号】:X32;F205
【正文快照】: 自英国在《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一词以来,国内外掀起了低碳经济研究的热潮。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不会导致经济发展的放缓?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2 王俊松;贺灿飞;;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3 伦丹;张军以;张婕;苏维词;;基于低碳经济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潘佳佳;李廉水;;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5 陈莹敏;朱丽香;;福建省碳排放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6 叶晓佳;孙敬水;董立锋;;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7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8 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9 李忠民;孙耀华;;基于IPAT公式的省际间碳排放驱动因素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2期

10 彭希哲;朱勤;;我国人口态势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2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4 陶爱祥;;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低碳农业与农业科技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2期

5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6 黄静;冯娜娜;;2000-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7 苟少梅;代燕;;乌鲁木齐市煤炭消费的CO_2排放时空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1期

8 王超;穆东;姜庆国;;煤炭产供链的碳排放经济测度模型和治理效益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10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可嘉;梅赞超;;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德勇;陈冲华;;实现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丽欣;;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优势与对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吴国华;张春玲;;基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慧毅;;资源环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顾正兴;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迷影;面向企业低碳制造的若干信息服务技术[D];浙江大学;2011年

7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倪才英;曾珩;汪为青;;鄱阳湖退田还湖生态补偿研究(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5 王俊松;贺灿飞;;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6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7 陈科;;重庆市房地产投融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张军以;苏维词;;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彭觅;吕斌;张纯;黄斌;;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10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京燕;环境规制对贸易模式的影响及其政策协调[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施楠;“京都时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邓晓;基于LMDI方法的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558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558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