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1:04
本文关键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完善研究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食品安全仍是我国社会管理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现状并不乐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食品安全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还牵扯每个国家的基础民生,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披露出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短板被广泛质疑:不单是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还有在具体制度、法令的执行力和方式方法上,或多或少的都留有弊病,发展和弊病间的矛盾越发激化,完善办法的出台显得更加的刻不容缓。因此,借鉴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经验,结合当前中国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具有很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论文整体框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基本问题出发,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存在成因,结合这些成因阐述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结合文献资料及中国食品安全的现实,重点论证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制度成因。从食品安全缺失基础性调节手段、食品安全缺乏具体的适用工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管理职能依据来论述。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域外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以及其在近些年的一些发展经历。梳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目的是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寻找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此同时分析国际大环境中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新的发展趋势,都可以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提供参考。第四部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完善提出一些具体的可行性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 监管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研究方法9
- 1.3 研究的创新点9
- 1.4 研究框架9-11
- 第2章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11-16
- 2.1 食品安全11-13
- 2.2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13-16
- 2.2.1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13
- 2.2.2 食品的农用化学品污染13-14
- 2.2.3 食品的环境污染物污染14
- 2.2.4 食品的添加剂污染14-15
- 2.2.5 假冒伪劣和过期变质食品的危害15
- 2.2.6 有待验证的新生物技术应用问题15-16
- 2.3 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16
- 第3章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制度成因16-20
- 3.1 食品安全缺失基础性调节手段17
- 3.2 食品安全缺乏适用性工具17-18
- 3.3 食品安全缺失有效性管理职能18-20
- 第4章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浅析及经验借鉴20-31
- 4.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浅析20-21
- 4.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浅析21-23
- 4.3 对域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经验的借鉴23-28
- 4.3.1 整合资源统一职能23-24
- 4.3.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24
- 4.3.3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24-25
- 4.3.4 食品链的全程监管25
- 4.3.5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25-26
- 4.3.6 强化市场准入监管26
- 4.3.7 强化监管惩罚力度26-27
- 4.3.8 公开透明的监管行为27-28
- 4.3.9 专家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科学管理28
- 4.4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发展的新趋势28-31
- 4.4.1 不断增加风险分析28
- 4.4.2 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方面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方法28-29
- 4.4.3 实施HACCP体系以监管食品中的微生物致病菌29
- 4.4.4 食品贸易国际化导致各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趋同29
- 4.4.5 在监管模式中通过食品安全信息改善市场绩效29-30
- 4.4.6 提高监管运行透明度和利益团体参与度30
- 4.4.7 建立全面协调的监管模式和方法确保食品安全30-31
- 第5章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具体措施31-36
- 5.1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教育培训体系31-32
- 5.1.1 建立食品安全教育机构31
- 5.1.2 开展食品安全法规宣传和教育31
- 5.1.3 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普及教育31-32
- 5.2 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和监管技术32
- 5.3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系激励企业自改32-33
- 5.4 实行知情举报者奖励的监管激励制度33
- 5.5 加强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等机构间的密切合作33
- 5.6 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管相关决策的制定33-34
- 5.7 政府确保消费者的权利建立消费者监管的利益驱动机制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后记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r,
本文编号:634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63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