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原住民生态旅游PPP项目的信用风险管理
本文关键词:加拿大原住民生态旅游PPP项目的信用风险管理
更多相关文章: 信用风险管理(CRM) 公私合作(PPP) 风险缓释 主权信用风险 信用缓释工具
【摘要】:为了实现最优的金融保障,了解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使用和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对公私合作(PPP)项目来说,特许权协议一旦建立,如果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不能被有效转移,将由私营部门被迫承担。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编制一份常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清单;对加拿大西北地区耶洛奈夫的土著生态旅游PPP项目最适用的信用风险分担方法进行识别;为现实中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私人投资者是这项研究报告所针对的主要对象。本论文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全面的文献综述、非结构化2访谈和实证调查问卷。根据文献综述的整理和筛选结果,列出了五个常用的信用增强技术:信用证、信用违约互换、担保债券、担保品管理和贸易信用保险。随后,实证问卷调查表明,信用证是首选的信用风险缓释方法。最后,通过开放式的非结构化访谈创建了一份详细的3信用证实施指南,对每一个步骤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根据该调查,信用证一般是首选风的险缓释工具,由于能为所有参与方带来各种商业利益的好处,具体如下:可指定受益人需提供的依据文件,可暂保留资金以作不时之需,直接或有效的降低信用风险,流动性高,以及能确定能够收到全数款项。总之,加拿大受访者的抽样结果表示,私营部门应该在信用风险管理中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本研究帮助国内外投资者更好的理解土著生态PPP项目的信用风险缓释。这项研究的结果特别对于不熟悉加拿大商业环境的外国投资者来说则格外有用,例如中国,因贸然冒险地进入加拿大PPP市场有可能带来相当大的风险,阻碍到它们的成功。在过去数十年里,信用证得到广泛的使用因其操作简单方便迅速和可靠,而对减低信用风险达到显着的效果。近年来,海外公司参与加拿大PPP项目的数量日渐增加。因此,他们可以转变策略,通过有效的风险分担保护自己免受潜在的损失,从而保证他们在PPP项目中长期的成功。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CRM) 公私合作(PPP) 风险缓释 主权信用风险 信用缓释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83;F591;F8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CHAPTER 1 INTRODUCTION8-14
- 1.1 Aboriginal Ecotourism8-10
- 1.2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PP)10-11
- 1.3 Credit Risk Management11-12
- 1.4 Research Objectives12-13
-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4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4-25
- 2.1 Literature Review Structure14
- 2.2 Overview of Credit Risk and Their Management14-17
- 2.2.1 Credit Risk14-15
- 2.2.2 Credit risk management15-16
- 2.2.3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inance16
- 2.2.4 Research streams in CRM16-17
- 2.3 Previous Knowledge of Subject17-25
- 2.3.1 Sub-Objective One18-19
- 2.3.2 Sub-Objective Two19
- 2.3.3 Sub-Objective Three19-25
-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25-34
- 3.1 The Procedure25-34
- 3.1.1 Compilation of CRM tools26-29
- 3.1.2 Identification of Preferred Method29-32
- 3.1.3 Foundation for Effective Use32-34
-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34-53
- 4.1 Presentation Structure34
- 4.2 Presentation of Credit Instruments34-38
- 4.3 Indication of Preferred Method38-41
- 4.4 Ranking Response41-47
- 4.5 Utilization of Preferred Method47-53
- 4.5.1 Laws and Regulations under consideration48-50
- 4.5.2 Defining Major Stakeholders50
- 4.5.3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50-53
- CHAPTER 5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53-57
- 5.1 Conclusions53-54
- 5.2 Recommendations54-57
- References57-60
- 致谢/Acknowledgement60-62
- APPENDIX A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urvey62-64
- APPENDIX B64-65
- APPENDIX C SLC APPLICATION FORM65-66
- APPENDIX D ICBC SLC PROCESSING PROCEDURE66-70
- 个人简历/RESUME70
- PUBLICATIONS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胜;论全程信用风险管理的特征[J];四川会计;2002年01期
2 ;信用风险管理原则(四)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0年9月)[J];中国金融;2002年03期
3 Murray J Bordignon;新兴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的十大障碍[J];银行家;2004年02期
4 金越青;王莉莉;;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6年02期
5 冯建友;;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特征及其发展[J];西部论丛;2006年03期
6 赵小兵;;银行热衷信用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银行;2006年07期
7 刘欣冉;;国内外商业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状况及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12期
8 王涵生;;西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的启示[J];国际金融;2007年02期
9 卢小平;;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刻不容缓[J];大经贸;2009年04期
10 周芳;;次贷危机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J];青海金融;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熊;张维;;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课题组;;从金融危机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9年
3 李军;张云起;;VaR在营销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A];第三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维;刘豹;王春峰;;金融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联民;企业要更加重视信用风险管理[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2 ;企业要更加重视信用风险管理[N];今日信息报;2008年
3 谷建敏;信用:企业最宝贵的资源[N];中国财经报;2004年
4 张光华;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N];金融时报;2004年
5 程硕、陆文军;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最大障碍[N];人民日报;2005年
6 陈晶晶;第三届信用风险管理大会将在天津举办[N];国际商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琳琳;问诊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N];国际商报;2006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温厉;外贸信用风险管理与防范[N];国际商报;2007年
9 记者 郑申;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筑银行“防风墙”[N];金融时报;2006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 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经纬;危机下更应加强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江涛;我国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全过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林昆三;次贷危机对大陆和台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2年
3 胡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汪世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博弈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赵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保民;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7 袁洪章;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张贵清;信用风险评级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严太华;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董积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亚楠;X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与探讨[D];辽宁大学;2015年
2 韦媚;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霞;DC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高明明;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梁敬浩(Kyle Leung);加拿大原住民生态旅游PPP项目的信用风险管理[D];清华大学;2015年
6 任凤莲;A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赵慧;我国外贸企业全程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杨帆;我国银行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天津大学;2004年
9 许冬凌;关于股份制改革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廖晨曦;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37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63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