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都市苦力帮略论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都市苦力帮略论
【摘要】:与行会存在于手工业劳动者中的状况不同,帮口是近代普遍存在于都市非熟练技术的苦力工种中的下层社会组织。都市苦力帮的组织简单,没有成文的帮规。苦力既依赖苦力帮,又受其控制。都市苦力帮既是近代都市苦力同乡的集合体,又是残酷生活的反映,还是同乡反对外乡的组织。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苦力帮 都市劳工 近代中国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1YJAZH061)
【分类号】:F249.2
【正文快照】: 都市苦力是在近代中国都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雇佣劳动者,主要包括码头夫、人力车夫、粪夫、清道夫等。近些年来,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对都市苦力具体群体作过一些研究,但鲜见对都市苦力的整体探讨。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相适应,近代早期的中国都市“简直没有工业工人”,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兴涛;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之认识[J];开放时代;2003年04期
2 程美东;论近代中国现代化的缓慢发展[J];江淮论坛;2004年03期
3 ;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J];学术界;2004年03期
4 蒋贤斌;困扰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观念的四个问题[J];求索;2005年05期
5 刘宗灵;;重读近代中国:身体史的另类视角——评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年》[J];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01期
6 韩东风;孙倩;;“近代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郭常英;李爱勇;;新时期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J];史学月刊;2009年12期
8 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J];中国德育;2009年09期
9 桑兵;;大学与近代中国——栏目解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熊罗生;;从离异到回归——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J];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刘广京;;刘广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编陈绛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的历程与表现[N];光明日报;2005年
2 黄兴涛;探究近代中国的时间之史[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王中江;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一个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6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7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8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马勇;如何读懂近代中国[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梁展;族群转向与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4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9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春华;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的经济主权(1870-1895)[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8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70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