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化 碳排放 影响机制 间接影响作用 调节影响作用
【摘要】:该文在对已有文献系统化梳理的基础上,以人口城市化为切入点,聚焦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以期探索我国低碳城市化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作用机制和调节作用机制两个方面。2间接作用框架下,城市化通过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聚集,而对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空间布局三个方面产生影响,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3调节作用框架下,碳排放对人口经济活动的弹性表现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在城市化发展初期,人口增加所引致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变化对碳排放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能源效率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也不太明显;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间接驱动作用迅速增强,且明显高于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碳排放迅速增长;在城市化后期阶段,间接驱动作用的影响逐步减弱,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碳排放增长速度随之减缓。
【作者单位】: 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影响机制 间接影响作用 调节影响作用
【基金】: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资助(编号:15692101500)
【分类号】:X22;F29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消费的中心,是众多不可持续问题的主要来源。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化等都以城市为中心展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城市成为主要的能源消耗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从全球范围来看,城市消耗了全世界约75%的资源,同时超过70%的温室气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2 陈彦光;;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的类型、分段和研究方法[J];地理科学;2012年01期
3 孙昌龙;靳诺;张小雷;杜宏茹;;城市化不同演化阶段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J];地理科学;2013年03期
4 黄芳;江可申;;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2013年01期
5 王一鸣,杨宜勇,史育龙,刘勇,曹广忠;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若干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6 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7 石忆邵;关于城市化的几个学术问题的讨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吴振信;谢晓晶;王书平;;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J];中国管理科学;2012年03期
9 尹占娥;殷杰;许世远;廖邦固;;转型期上海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年02期
10 宋德勇;徐安;;中国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杰良;;低碳理念下高职《花卉生产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2 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3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4 马强;王道龙;;内蒙古农业份额下降与国民经济结构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5 严轲;龙丽民;;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框架及路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6 贺翔;王浴青;许秀川;;基于状态空间的变参数方法的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7 周欢;龙丽民;李琪琛;;河北省南和县低碳县城建设构想[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8 许跃辉;石丽娟;;“十二五”时期安徽新型工业化目标测度及实现途径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夏宇;孙娇;;低碳与城市园林绿地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10 柳昆;李佳川;余郭平;彭芳乐;;面向低碳型城市商务区的地下空间规划理念[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熙宝;张玲玲;;基于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熊贝妮;;低碳社区的规划与实践——以武汉百步亭社区建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志雄;利军;;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研究[A];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王军锋;王贞涛;屠欣丞;黄继伟;;细水雾降温技术在实现城市低碳化过程中的应用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冯蕊;陈胜男;;国内外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估算方法比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银珍;王耀华;;移民工程对三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9 朱俊华;刘婕;张江林;;基于城市绿色碳汇评估的低碳规划方法初探——以广州市海珠生态城规划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郑开雄;常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城市设计实践研究——以福建南安柳湖片区城市设计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方平;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浩;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经济影响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牟丽明;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分工演进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嫦芳;FDI变动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吴迪;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孟立春;湖南省高等教育对本省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赵萃擘;青岛市经济增长与就业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曾治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李振福;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郑云鹤;;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中国的能源消费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4 陈彦光;周一星;;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朱江玲;岳超;王少鹏;方精云;;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孙中和;中国城市化基本内涵与动力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11期
8 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9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10 周建安;;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丽君;刘正林;;区域分层次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分解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谢品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效应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2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3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4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5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6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7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8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9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10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17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71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