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径及其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径及其效应分析
【摘要】: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恶化明显,自然资源被掠夺,环境污染加剧。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人口集聚、经济增长、收入增加、产业转移、技术进步和城市扩张等几种路径实现。文章通过理论分析了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径,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验证影响路径的效应。其中,经济增长可以改善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人口集聚、收入增加、产业转移和城市扩张则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需要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城市扩张 生态环境 人口集聚 产业转移
【分类号】:X22;F299.21
【正文快照】: 引言城镇化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内需的动力源泉,但是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大量的资源来支撑,在城镇化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家庭;王璇;;我国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基于28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0年11期
2 许英明;;水安全理念约束下的城镇化转型路径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4期
3 周宏春;李新;;中国的城市化及其环境可持续性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3 陈庆;周敬宣;李湘梅;肖人彬;;基于STIRPAT模型的武汉市环境影响驱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4 马利邦;牛叔文;李怡欣;;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量化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5期
5 张燕;;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效率的变化研究[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年03期
6 张广裕;张光霞;;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黄一绥;;泉州市城市化与工业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刘承良;颜琪;罗静;;武汉城市圈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拟[J];地理研究;2013年05期
9 陈艳;谭建光;鲍宇阳;孙成竹;范瑛;田育红;;城市化对旅游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李水平;张丹;;湖南省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J];系统工程;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兵辉;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及其时序测度[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玉石;城市大气微环境大涡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3 左冕;义乌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李鸿奎;基于城市梯度模型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杨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谭静;可持续的人口集聚[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2 尹英琦;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物碳消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依努尔·肉孜买买提;吐曼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琦睿;基于节水节能的建筑给水系统优化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宋磊;湖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陆田;资源环境约束下长三角地区城镇化道路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苏瑶;湖南水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8 陈琳;福建省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9 李文;我国政府城市建设问题与分析[D];长安大学;2012年
10 焦苗;我国沿海地区陆海经济发展与海域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保兴;;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07年06期
2 盛广耀;;城市化模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J];城市问题;2009年01期
3 周民良;;中国城市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性发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5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6 潘鑫;;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西安市城市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J];地下水;2011年05期
7 吴佩林;王学真;高峰;;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徐大勇;徐祖信;金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污染土地的治理研究——以美国城市棕色地块的治理为例[J];河南科学;2008年01期
9 李周,包晓斌;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J];科技导报;2002年04期
10 杨多贵,周志田,陈劭锋,王海燕;各态遍历假说及其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翔;水资源约束下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城市化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东平;西安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效应关系及协调性评判[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叔鹰;西北大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J];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王晓春,李杰,张相敏;植树造林,改善我区生态环境[J];天中学刊;2000年02期
3 蔡平;陕西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初探[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4 尚绪成,薛铁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2000年02期
5 ;开创怀柔生态环境建设新局面[J];中国投资;2000年09期
6 综文;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标[J];中国农村科技;2000年01期
7 马忠臣 ,李克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J];河南林业;2000年02期
8 赵学富 ,卫发兴 ,刘辉;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林业;2000年03期
9 翁友恒;;福建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途径与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0年01期
10 张晓;;切莫变西部大开发为生态环境大破坏[J];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宏;;陕西省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先梁;;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应先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何淑杰;;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郭心群;;对攀枝花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阎宏;何发理;;西北地区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策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李玉明;;秦皇岛车站村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张发旺;王贵玲;侯新伟;;矿业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德芝;;搞好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经济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黄淑芳;曾从盛;;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分析——以福州市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宋文著;曲衍华;崔文科;;关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对策[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林业大学 王礼先教授;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与区域配置问题[N];科技日报;2002年
2 四川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正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孙友;政府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4 农民日报副总编 李文学;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三个阶段[N];农民日报;2001年
5 张宝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N];人民日报;2001年
6 刘万富 本报记者 夏光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N];四川日报;2000年
7 ;生态环境不容再破坏[N];陕西科技报;2001年
8 丹增;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N];西藏日报;2000年
9 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新疆区委会常委 唐天林;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10 李文胜;正确理解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N];中国信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龙晓君;地质生态环境多尺度非线性智能评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杰;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畅;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环境因子时空变化及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贺宗凯;绵竹沿山带生态环境建设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肖雁;基于生态认证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龚欣欣;保定城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郭芙梅;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杨建宁;我国西部12省市生态环境的动态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娜;长春市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韩艳丽;从生态环境问题看生态技术观的树立[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梁剑;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5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72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