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中国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1:28

  本文关键词:中国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分行业 VAR 模型 脉冲响应


【摘要】: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市聚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1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3.7%,正处于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有产业发展的支撑,否则就会导致只有城镇化没有经济增长的空城化,因此,本文立足于研究各个产业对城镇化的影响,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第二、三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内部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对城镇化的不同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最新数据分别考察了我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利用协整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对变量对城镇化的不同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第二产业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化提高约0.9199个百分点,第三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1.29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第二产业。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来看,工业化在2期以后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明显,且影响的增速明显。城镇化对第三产业的变化在即期内既有明显的正向的响应,在第11期影响达到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因此,可以说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短期最主要的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其长期可持续的动力。(2)对第三产业内部主要行业的研究表明,三个行业中,房地产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表现为房地产业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0.2490个百分点;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该行业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0.2114个百分点;最后是金融业,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0.0755个百分点。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来看,交通运输对城镇化的作用在4期以后开始发挥,在第10期达到最大,之后影响逐渐减弱;房地产业对城镇化短期促进作用不明显,但4期以后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且趋于稳定;金融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但是长期内金融业是有助于城镇化的发展的。最后,针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产业结构 分行业 VAR 模型 脉冲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1.3;F29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1
  • 0.1 选题背景11-12
  • 0.2 研究意义12-13
  •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7
  • 0.3.1 国外的文献综述13-14
  • 0.3.2 国内的研究综述14-17
  • 0.4 主要的研究方法17-18
  • 0.4.1 理论方法17
  • 0.4.2 统计图示法17
  • 0.4.3 实证分析方法17-18
  • 0.5 研究的内容和论文的整体结构18-19
  • 0.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8-19
  • 0.5.2 论文的整体框架19
  • 0.6 可能的创新之处19-21
  • 1 相关理论基础21-26
  • 1.1 配第-克拉克定理21
  • 1.2 库兹涅茨法则21-22
  • 1.3 钱纳里社会发展阶段理论22
  • 1.4 城镇化的相关理论22-24
  • 1.4.1 主要内涵及特征22-23
  • 1.4.2 城镇化的主要测量指标23-24
  • 1.5 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和途径24-26
  • 2 我国城镇化及各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6-36
  • 2.1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6-29
  • 2.2 我国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9-34
  • 2.2.1 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29-30
  • 2.2.2 第三产业内部主要行业的发展状况30-34
  • 2.3 我国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现状34-36
  • 3 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的实证研究36-54
  • 3.1 第二、三产业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36-46
  • 3.1.1 数据的来源及说明36
  • 3.1.2 稳定性的单位根检验36-37
  • 3.1.3 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及城镇化率的平稳性检验37-38
  • 3.1.4 数据的协整检验38-39
  • 3.1.5 格兰杰因果检验39-40
  • 3.1.6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40-42
  • 3.1.7 第二、三产业与城镇化的脉冲响应分析42-44
  • 3.1.8 方差分解44-46
  • 3.2 细分行业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46-54
  • 3.2.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46-47
  • 3.2.2 分行业数据的协整检验47-48
  • 3.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48
  • 3.2.4 细分行业的VAR模型的建立48-49
  • 3.2.5 分行业对城镇化影响的脉冲响应分析49-52
  • 3.2.6 方差分解52-54
  • 4 本文结论和政策建议54-57
  • 4.1 本文的结论54-55
  • 4.2 对策建议55-57
  • 4.2.1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5
  • 4.2.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镇化功能55-56
  • 4.2.3 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56
  • 4.2.4 充分挖掘金融业在促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56
  • 4.2.5 充分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政;黄群慧;吕铁;周维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问题——“十五”时期的状况与“十一五”时期的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2期

2 沈正平;;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城镇化质量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3 王筱欣;杨臣;;社会保障支出与城镇化——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4 李晓梅;赵文彦;;我国城镇化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03期

5 丁任重;李标;;改革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缺口”与弥补[J];经济学动态;2013年04期

6 徐海燕;陈晓键;熊鹰;;产业转移与城镇空间协同发展研究——以珠三角为例[J];经济地理;2014年12期

7 周元;孙新章;;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8 郭叶波;魏后凯;;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年02期

9 马孝先;;中国城镇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12期

10 阚大学;吕连菊;;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晓萍;中国城镇化与房地产价格关系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韩雪;山东省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2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782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a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