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的粘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的粘性分析
【摘要】:如何破除产业区际转移粘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综合运用区位熵、产业集聚变动指数和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方法,对2000-2010年中国纺织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及区际转移产生粘性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东部纺织业已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但就其跨区向中西部转移而言仍具有很强的粘性,其原因在于:1纺织业对本地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在市场接近效应的作用下东部纺织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存在一定的市场阻力;2纺织业集聚的外部规模效应仍在增强,特别是东部部分省份的纺织业未来仍有较强的集聚动力;3东部由于其特定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特点为该地区纺织业在其内部省份间的调整提供了回旋余地。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粘性分析 门限回归 中国纺织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JL07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C790090)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3ZS051)
【分类号】:F426.81;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推动产业区际转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东部地区由于先发优势使其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中西部作为后发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区域发展,优化区域资源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小明;;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粘性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2 马子红;;基于成本视角的区际产业转移动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8期
3 吴丰林;方创琳;赵雅萍;;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的PAF模型[J];地理研究;2011年01期
4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5 罗浩;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与产业区域粘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6 吴安;中国产业及劳动力逆向流动分析——以重庆与北京、广东的比较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2期
7 李琳;熊雪梅;;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地理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动态影响——基于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11期
8 梁育填;樊杰;柳林;张有坤;陈小良;;优化开发区域制造业企业迁移的因素及其区域影响——以广东东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3期
9 王辉;张萌;石莹;王亮;;中国海岛县的旅游经济集中度与差异化[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10 郭丽;;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娟;;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区域不对称性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杨稣;邓俊荣;;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区生态问题研究——基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4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黄冬梅;汤天啊;;浙江民营企业迁徙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6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7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李蔚然;朱凯;;泛长三角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以安徽省望江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苏;梁昌勇;赵惠芳;;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产业转移行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群元;喻定权;;中部城市崛起的战略思考——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雨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灿夫;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04期
2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丽莉;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启示[J];汽车工业研究;2005年03期
4 邱风;朱勋;;长三角地区产业重复投资与协同发展研究[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5 肖灿夫;;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参考;2005年11期
6 马子红;;基于成本视角的区际产业转移动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8期
7 樊杰;陶岸君;梁育填;陈小良;张有坤;;小尺度产业空间组织动向与园区规划对策[J];城市规划;2010年01期
8 申勇;;深圳企业外迁现象剖析及政策调整[J];当代经济;2008年05期
9 孙育红;产业升级:高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高技术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10 任太增;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霈;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鑫;我国产业的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杨桃珍;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3 黎丽;产业集群的生态种群演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莹;;“走出去”的基石——盘点:2010年中国纺织业竞争力[J];中国纤检;2010年02期
2 张洪文;未雨绸缪——中国纺织业入世之路探讨[J];北京纺织;2000年06期
3 ;入世后中国纺织业面临三大考验[J];上海纺织科技;2001年06期
4 ;中国纺织业参与国际竞争新手段[J];纺织信息周刊;2001年40期
5 ;“绿色”将成为中国纺织业最重要的主题[J];中国商办工业;2002年11期
6 吉宏;入世后的中国纺织业[J];经营管理者;2002年03期
7 王红茹;;美国设限:中国纺织业如何突出重围[J];中国经济快讯;2003年34期
8 张庆辉;借势造势 谁说危机不是商机?——“后非典时期”的中国纺织业[J];中国纺织;2003年06期
9 黄勇;中国纺织业如何生态突围[J];环境导报;2003年02期
10 张文;陈惠;;中国纺织业遭遇有史以来最“强劲”的反倾销“寒流”[J];财富智慧;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苑涛;徐复;;中国纺织业:提升竞争优势与应对贸易壁垒[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龚进礼;;从近年来中国纺织业的演进看未来发展趋势[A];第30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莲英;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增强[N];国际商报;2002年
2 记者 许海坡;中国纺织业高层与美业界主流面对面[N];中国纺织报;2006年
3 周晶邋白朗;中国纺织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沿阵地[N];中国贸易报;2007年
4 王辉;中国纺织业将沦为“国际打工族”[N];中国质量报;2006年
5 王辉;中外专家把脉中国纺织业[N];中国质量报;2007年
6 闫晓红;入世后的中国纺织业将率先融入全球化[N];中国贸易报;2001年
7 早报记者 俞佳;今年纺织品出口将破1100亿美元[N];东方早报;2005年
8 记者 黄蕾;中国纺织业应慎对贸易新格局[N];国际金融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范俊 发自上海;中国纺织业前景看好[N];国际金融报;2005年
10 本报实习生 崔笑愚 ;中国纺织业沉着战一回[N];国际金融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文平;中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洁;论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的构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廖铮;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3 张曼;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4 刘凌瑜;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结果的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肖丽莉;中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曾永齐;D公司变频器在中国纺织业业务拓展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于飞;中国纺织业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8 宋科艳;入世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D];天津工业大学;2002年
9 郑莉峰;中国纺织业地理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10 汤振伟;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中国纺织业劳工权益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79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