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3:14
本文关键词:“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方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已进入城镇化的成熟时期,而我国正处于城镇的加速时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传统模式已不在适合当今的发展趋势,“十八大”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十八大报告中把新型城镇化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结合,四者互相联系、协同发展;在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4年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都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做了总部署,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集约、健康持续的发展,其发展的核心落在了人的发展上,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及城镇人口的增长。四川作为整个西部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处于西部的核心增长极,其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问题可能会阻碍四川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本省的发展、对西部乃至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针对我省所面临的重大省情及现阶段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四川省提出了“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首先形成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然后通过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作用来带动区域内整体经济势力的增长。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中,将我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放在作为我省三大战略总揽的“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来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从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多点多极”战略的内涵入手,在此基础上分析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和“多点多极”战略之间的内在逻辑,依据两者的逻辑关系分析出在此背景下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重点:一是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二是合理布局区域城市空间结构;三是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其次通过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得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结合问题再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在“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多点多极 规模结构 集聚和辐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导论9-20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文献综述10-17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1.2.2 简要评述17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7-19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7-18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18-19
- 1.4 创新与不足19-20
- 2 “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20-27
- 2.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点20-22
- 2.1.1 城镇化的内涵20
- 2.1.2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20-21
- 2.1.3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征21-22
- 2.2 “多点多极”战略的提出和内涵22-24
- 2.2.1 “多点多极”战略的提出23
- 2.2.2 “多点多极”战略的科学涵义23-24
- 2.3 “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的四川新型城镇化24-27
- 2.3.1 “多点多极”战略与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24-26
- 2.3.2 “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四川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26-27
- 3 “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27-39
- 3.1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人口系统27-31
- 3.2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系统31-34
- 3.3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规模结构34-37
- 3.4 四川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37-39
- 4 “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9-47
- 4.1 “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9-42
- 4.1.1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内部差异大39-40
- 4.1.2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不足40
- 4.1.3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不高40
- 4.1.4 城镇结构不合理,成都市一城独大的现象明显40-42
- 4.2 “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42-47
- 4.2.1 历史基础和其他禀赋条件有差异42-43
- 4.2.2 资源要素在省域内自由流动弱43-45
- 4.2.3 制度改革发展缓慢45
- 4.2.4 传统思想,心理因素的影响45-47
- 5 “多点多极”战略背景下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对策思考47-51
- 5.1 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省内各地区协调发展47-48
- 5.2 壮大产业发展,为进城的人口解决就业问题48
- 5.3 加强城镇的综合承载力,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48-49
- 5.4 提倡包容理念,,促进城镇人口和谐发展49-50
- 5.5 完善城镇结构体系,大中小型城市协调发展50-51
- 6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揭筱纹;尹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与城市边界研究——以四川省为例[1][J];决策咨询;2014年01期
2 马晓河;胡拥军;;中国城镇化进程、面临问题及其总体布局[J];改革;2010年10期
3 李博;靳取;;四川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陆铭;向宽虎;陈钊;;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论[J];世界经济;2011年06期
5 方辉振;黄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是实现人的城镇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6 孙久文;叶振宇;;产业集聚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07年06期
7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 加快推进四川新型城镇化进程[J];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860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86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