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地球”计划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的讨论
本文关键词:面向“未来地球”计划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的讨论
更多相关文章: 未来地球 地球系统科学 可持续发展 人文—经济地理学 区域 系统解决方案
【摘要】:"未来地球"计划旨在提出系统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方案的学术思想、顶层设计、核心内容、研究方法等,为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走向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在分析"未来地球"核心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定位,并探索"未来地球"计划的5个优先事项对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的目标、视角和路径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两个层次探讨了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学术思路。以"未来地球"研究计划为参照标尺,按照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的逻辑架构,从提高预测能力和评估水平、调控过程和管制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及体制机制设计等3个方面,讨论了面向"未来地球"的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未来地球 地球系统科学 可持续发展 人文—经济地理学 区域 系统解决方案
【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741)
【分类号】:F205;X22
【正文快照】: 1地球科学的研究转型与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响应“未来地球”研究计划推出的主要前提是,地球已进入“人类世”,全球环境变化速度大于人类应对这种变化的步伐,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空前挑战(Crutzen,2002;Zalasiewicz et al,2010)。尽管现有知识为我们采取应对行动改善全球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2 黄秉维;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Ⅰ)[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3 吴绍洪;尹云鹤;樊杰;郑度;杨勤业;;地域系统研究的开拓与发展[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4 陈宜瑜;对开展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的几点看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5 李家洋,陈泮勤,葛全胜,方修琦;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我国下阶段全球变化研究工作的重点[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6 叶笃正;中国的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7 樊杰;周侃;孙威;陈东;;人文—经济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学科价值与学术创新[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8 吴国雄;林海;邹晓蕾;刘伯奇;何编;;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科学数据[J];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9 秦大河;;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7期
10 傅伯杰;刘宇;;国际生态系统观测研究计划及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耀闯;周旗;;宝鸡山区居民的旱灾认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2 郁耀闯;周旗;徐春迪;;不同地貌类型区农村居民的灾害感知差异分析——以陕西省宝鸡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3 周宾;陈兴鹏;吴士锋;李杰兰;;中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发展的稳健性研究——以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情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4 徐文龙;南极月;冷宏杰;宋德军;;北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5 黄金川;肖磊;孙贵艳;;县域空间管治区划的理论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6 韩彦军;;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7 尹国庆;丁四保;;土地发展权区域转移的实践需求与制度障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8 饶刚顺;肖立中;田晋元;黄忠林;杜尧东;陈新光;唐湘如;;不同播期对广东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9 张爽;万敏;李光兵;何遂;彭超;;北碚区气温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10 万荣荣,贾宏俊;安徽省综合地理区划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志卫;丰爱平;刘大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比较研究——基于海洋区域管理的新视角[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晏鄂川;谭立勤;唐辉明;;地质环境及其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思考[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王光溥;连建功;;论人地关系理论在人文地理学教材中的体现[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6 宋国君;宋宇;;国家级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一般模式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8 汪小兰;;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与功能区土地利用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学瑞;金晓斌;周寅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项目特征与模式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伟;;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沿海土地开发与保护研究——以盐城市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庆云;黄土丘陵区流域径流泥沙对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刘永胜;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文;甘肃河西地区区域发展路径探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戴晓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秀峰;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志军;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6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树平;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倩;新疆限制开发区域生态补偿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游小敏;资兴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军;湖南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杰,许豫东,邵阳;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视角与新命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2 刘闯;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支持下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3 傅伯杰;牛栋;于贵瑞;;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作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4 樊杰;;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基本脉络的透视——对该领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5 樊杰;孙威;;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6 任美锷;曾昭璇;;论中国热带的范围[J];地理科学;1991年02期
7 丘宝剑;;关于中国热带的北界[J];地理科学;1993年04期
8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狄小春;中国陆地表层系统分区——对黄秉维先生陆地表层系统理论的学习与实践[J];地理科学;2003年01期
9 郑度,傅小锋;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10 罗开富;中国自然地理分区草案[J];地理学报;195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秉泰;大庆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建法;黄叶芳;;21世纪西方经济地理学的动向与问题[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甘国辉;;信息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刘卫东;;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及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李国平;;日本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研究动态及其借鉴[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苗长虹;魏也华;;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的发展与论争[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龙拥军;;成人高筹院校经济地理学教学方法探讨[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苗长虹;;经济的四种形态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邓宏兵;;投资环境学——经济地理学新的学科增长点[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艾少伟;苗长虹;;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经济地理学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姜晔;吴殿廷;宋涛;杜亚敏;;经济地理学的前景与方向——从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说起[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明海英;经济地理学:“两头正往一起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艾少伟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关系、嵌入与通道的内在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朱羿 实习记者 吴强;经济地理学可为区域规划提供学术支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夏业良;新贸易理论与经济地理学的交融[N];文汇报;2008年
5 王侃;竞争的空间[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丽娟;中国经济行为跨区间分布的理论检验[D];复旦大学;2012年
2 田莹;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老工业区的创意转型路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雁;基于Web的实验经济地理学平台开发与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2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91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