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的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结构的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分析
【摘要】:本文将人口、经济增长与水资源的利用融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中,通过构建一个产业结构内生化的水资源承载力模型,采用数学迭代方法计算出北京市2020年的水资源人口极限承载力为2402万人。这意味着北京市自2013年以后平均每年常住人口数增长不得超过41万人。在控制人口总量过快无序增长的同时,北京市应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适当降低GDP增长预期。
【作者单位】: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办事处;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水资源 承载力
【分类号】:F299.24
【正文快照】: _ _7JC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作为-种资源是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家庭用水需求的逐年提升,水资源己成为制约北京市经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晨;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瑞波;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雨停;区域生态补偿的农村人口城市化理论问题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瑞基;组织人口生态理论及其相关管理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赵玉田;灾荒、生态环境与明代北方社会经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培先;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叶鹏举;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相震;城市环境复合承载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志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3期
2 盖美;刘雷雷;;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10期
3 刘园;韩美;杨晓妍;杜焕;;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9期
4 姜浩;;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5 隋凤波;;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4期
6 冯旺;崔岩;杨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21期
7 陈红梅;;喀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3年07期
8 王兴;刘欣;;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3期
9 程水英;;煤炭矿区水资源承载力定量研究的推广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4年01期
10 王万禹;王莉;;新疆主要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比较研究[J];北方经贸;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雷雷;盖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3 陈绍军;冯绍元;霍再林;李王成;王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4 杨路华;王文元;韩振中;高惠嫣;夏辉;;内蒙古阿旗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5 刘波;刘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框架构建初探[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刘锐;陈伟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7 李连侠;廖华胜;蒋敏;高志辉;刘达;;相对丰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8 吕萍;刘东;赵菲菲;;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丽玲;;厦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邴启亮;;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城市规模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绍军 冯绍元 李王成 霍再林(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构建西北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覃绍 李学通 四川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四川水资源承载力初探[N];人民长江报;2012年
3 秦延安;沿渭城市发展要考虑水资源承载力[N];黄河报;2014年
4 ;水资源承载力:度量水资源安全的技术探索[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叶婷;新建城市应考虑水的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伯牙;城镇化遭遇缺水难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实习记者 宋斌;北京到了水危机的临界状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熊建;10年时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富永 实习生 范道瑛 林柏安;北京“水之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夏辉;河北省耕地土壤水资源承载力计算与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高镔;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4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5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川;辽宁环渤海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7 滕朝霞;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王友贞;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爱红;天津市大港区水资源承载力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许世存;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魏亚蕊;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郭旋;义乌市水资源承载力仿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温雅欣;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书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承载力模拟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明成;河口岛屿型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范通达;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董雯;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10 何光荣;饶河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9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92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