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城市空间重构及其驱动力
本文关键词:丹东城市空间重构及其驱动力
【摘要】:1980年至2010年,丹东城市空间快速扩张。通过期间4个时点、3个时段的TM影像数据分析发现:(1)丹东城市空间重构在时间上呈明显的阶段性,在空间上呈强烈的不均衡性;(2)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空间破碎度逐渐下降、城市功能分区得到强化;(3)丹东城市空间重构驱动因素也呈阶段性特征。即,由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为主向区域合作开发、城市功能定位及区域政策导向为主。
【作者单位】: 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辽东学院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丹东 城市空间重构 驱动力 一桥两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7)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w20140337) 辽东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30702)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沿边口岸城市丹东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空间扩张很快,建城区面积由1980年的26 km2上升到的2010年的95 km2,建城区人口规模由40万人上升到79万人,建成区面积翻了两番,人口翻了一番。同时,经过35年的建设和发展,丹东城市定位由上世纪80年代的轻纺型工业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和平;彭征;洪惠坤;程希;;重庆市直辖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与机制[J];地理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3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储佩佩;董雪;高琨;付梅臣;;中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6 姚新春;钟太洋;严长清;马其芳;;基于粮食安全的江苏省耕地保有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7 张旺锋;林志明;易洋;张瑞霞;;近10年嘉峪关市城市空间扩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8 钟春艳;王敬华;周连第;;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密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9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10 杨志平;;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筱林;陈健飞;;深莞惠经济圈城市用地演变与产业发展的关系[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张治清;贾敦新;邓仕虎;金贤锋;;城市空间形态与特征的定量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A];重庆工程师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9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小杰;城市增长边界(UGBs)理论与应用探析[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晓雯;大连市资源节约型交通发展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张筱林;“深莞惠”经济圈城市用地演变与产业发展的关系[D];广州大学;2011年
4 张彦涛;重庆市工业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芮祖平;城市流视角下江淮城市群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王秀芬;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刘姗姗;资源型城市焦作产业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郭小雨;怀庆府中心城市演变研究(1368-1949)[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焦新颖;临港城市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聂学东;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曲线拟合及其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学文;应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北京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趋势的分析[J];城市规划;1986年02期
2 吴启焰,崔功豪;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3 顾朝林,徐海贤;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4 崔功豪,武进;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南京等城市为例[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5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6 杨山;发达地区城乡聚落形态的信息提取与分形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7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徐小黎;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8 薛凤旋,杨春;外资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9 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年05期
10 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期聚焦:城市空间重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3期
2 朱锡金,李飞;上海全球化进程中工业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和策略[J];规划师;2000年04期
3 汤放华;陈立立;曾志伟;易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与空间重构——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3期
4 柴彦威;塔娜;毛子丹;;单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重构[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3期
5 袁媛;;社会空间重构背景下的贫困空间固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3期
6 邓春凤;石晓红;黄耀志;;社会转型背景下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重构策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7 李仙德;白光润;;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09期
8 宋慧斌;董辛迪;;山西省乡村空间重构初探[J];经济问题;2013年01期
9 关于;阳建强;;城市空间重构影响下城市边缘区更新研究——以常州清潭片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05期
10 席广亮;甄峰;翟青;王波;;新型城镇化引导下的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空间重构研究——以青海省都兰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琨;王天青;王宁;;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以环胶州湾地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璇;;上海市中产阶层化文化影响下的空间重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暴婕;;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以大石桥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赖江浩;杨志;;统筹背景下的苏南乡镇空间重构——以吴江震泽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江;;园区整合:产业空间重构的必然选择——资源条件紧约束下的宝安工业布局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宇;赵明;;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空间重构的规划探索——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旭;陶文铸;;单中心城市的空间演变和新时期下的空间重构探究——以保定市为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红波;张小林;;发达地区乡村发展与空间重构研究——以无锡市惠山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明田;;从厂区到产业园区——大型国有企业厂区空间重构[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吴明亮;加强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 建设美丽新南京创造幸福新生活[N];南京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郁枫;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D];清华大学;2006年
2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陶玉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扶风县城乡居住空间重构途径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永娇;“三生”一体的乡村人居空间重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3 宋云婷;长春市功能扩散与空间重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逸;寿光市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5 刘辉;城市空间重构背景下工业遗存地段再开发规划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6 王明苹;新城市时代中国特大城市空间重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骆雁南;制度安排与行动力:城市动迁居民自主返迁与社区空间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1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94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