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面向2050年:上海的发展挑战与政策选择

发布时间:2017-10-03 04:15

  本文关键词:面向2050年:上海的发展挑战与政策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2050年 发展挑战 政策


【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历史性的转型变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以区域和城市为主体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然而,未来半个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深化、人口的持续增长及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使城市功能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城市发展将面临着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发达国家和城市,将目光放到2030、2040、2050年,纷纷开展更长远的研究,如“美国2050”“大芝加哥区域框架2040”、“纽约2030”、“悉尼2030”等,站在更高水平的角度审视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以巩固或提高国家及主要城市在未来全球城市体系的地位。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预计在2020年实现“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上海市政府也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提出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同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使得上海未来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另一方面,目前上海正处在经济优化升级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在人口、空间、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在这样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在未来多变的30多年里,预测2050年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全球城市、紧凑城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和智慧城市等相关理论,选择“美国2050”、“大芝加哥区域框架2040”、“纽约2030”、“悉尼2030”“北京2049”、“武汉2049”等国内外中长期发展研究案例,重点把握相关案例国家和地区其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应对政策,然后预测2050年上海外部环境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2050年上海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借鉴相关城市发展理论和国内外案例其应对未来发展挑战的对策,提出了应对2050年上海发展挑战的政策思考。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全球城市理论一直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从最初突出全球资源的生产和服务功能,到强调科技文化创新功能,如今拓展到全球城市区域、全球城市向量等区域层面,可以进一步从空间、生态和社会层面选取紧凑城市、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城市等理论,与全球城市理论进行结合,共同分析2050年上海的城市发展。第二,2050年的上海城市发展,首先基于上海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未来全球化、区域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及社会理念等全球发展变化,及中国在经济产业、区域格局、城市群、资源环境及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变化,将深刻影响未来上海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第三,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2050年上海城市发展挑战的应对政策分析。面对2050年上海将面临经济能级亟待提升、国家战略使命重大、多中心格局亟需稳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多元社会矛盾凸出等一系列挑战,通过借鉴国内外中长期发展研究案例和全球城市等相关理论,提出了强化服务经济引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竞合发展,促进全球城市区域建设;加快空间优化布局,稳固多中心城镇体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城市文化和品质等五大政策,以期对上海未来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有所参考价值。本文总共分为六大章节,第一章“绪论”将主要针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思路与主要特色进行阐述,从而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重点剖析全球城市、紧凑城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和智慧城市等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梳理并总结国内外中长期发展研究案例和目前关于上海中长期发展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和内容上的借鉴。第三章“2050年上海城市外部环境发展趋势分析”,分别基于国际视角和国内视角分析了2050年上海面临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第四章为“2050年上海城市发展挑战分析”,在2050年国内外发展趋势下,从经济、空间、区域、环境及社会等层面剖析2050年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五章为“上海应对2050年城市发展挑战的政策研究”,结合全球城市等相关理论及国内外案例其应对未来发展挑战的对策,从经济、空间、区域、环境及社会等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第六章为结论与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2050年 发展挑战 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目录11-15
  • 表录15-16
  • 图录16-17
  • 1 绪论17-30
  • 1.1 研究意义18-19
  • 1.2 概念解析19-24
  • 1.2.1 世界城市与全球城市19-20
  • 1.2.2 区域竞合20-21
  • 1.2.3 紧凑城市21
  • 1.2.4 生态城市21-22
  • 1.2.5 可持续城市22-23
  • 1.2.6 智慧城市23-24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24-27
  • 1.3.1 研究内容24-26
  • 1.3.2 研究方法26-27
  • 1.4 研究思路27-28
  • 1.5 研究特色28-30
  • 2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30-47
  • 2.1 相关理论解析30-38
  • 2.1.1 全球城市理论30-34
  • 2.1.2 可持续城市理论34-37
  • 2.1.3 智慧城市理论37-38
  • 2.2 国内外案例研究38-42
  • 2.2.1 国外案例研究38-40
  • 2.2.2 国内案例研究40-41
  • 2.2.3 小结41-42
  • 2.3 关于上海中长期研究进展及评述42-44
  • 2.4 小结44-47
  • 3 2050年上海城市外部环境发展趋势分析47-58
  • 3.1 2050年全球发展趋势分析47-51
  • 3.1.1 全球化进程分析47-49
  • 3.1.2 区域化态势分析49
  • 3.1.3 科技与城市发展分析49-50
  • 3.1.4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50-51
  • 3.1.5 社会理念变化分析51
  • 3.2 2050年中国发展趋势分析51-56
  • 3.2.1 经济产业总体分析52
  • 3.2.2 区域发展格局分析52-53
  • 3.2.3 城市群发展前景分析53-54
  • 3.2.4 资源环境问题分析54-55
  • 3.2.5 社会发展态势分析55-56
  • 3.3 小结56-58
  • 4 2050年上海城市发展挑战分析58-78
  • 4.1 上海经济产业发展分析58-62
  • 4.1.1 全球城市进程分析59-61
  • 4.1.2 服务业发展挑战分析61-62
  • 4.1.3 制造业发展挑战分析62
  • 4.2 上海国家战略使命分析62-65
  • 4.2.1 长三角都市圈演化趋势分析62-64
  • 4.2.2 “一带一路”下的上海使命分析64-65
  • 4.3 上海城市空间走向分析65-72
  • 4.3.1 上海城市规模趋势分析66-67
  • 4.3.2 上海城市空间现状评估67-71
  • 4.3.3 上海空间布局演变分析71-72
  • 4.4 上海生态环境挑战分析72-73
  • 4.4.1 上海生态环境的国际比较72
  • 4.4.2 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分析72-73
  • 4.4.3 城市潜在自然灾害分析73
  • 4.5 上海人口社会矛盾分析73-76
  • 4.5.1 多元人口与社会问题分析73-75
  • 4.5.2 开放文化与社会矛盾分析75-76
  • 4.5.3 城市危机和公共安全分析76
  • 4.6 小结76-78
  • 5 上海应对2050年城市发展挑战的政策选择78-96
  • 5.1 强化服务经济引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78-82
  • 5.1.1 强化服务经济引领79
  • 5.1.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79-80
  • 5.1.3 打造全球网络平台80-81
  • 5.1.4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81-82
  • 5.2 推动区域竞合发展,促进全球城市区域建设82-85
  • 5.2.1 国际维度82-83
  • 5.2.2 国家维度83
  • 5.2.3 区域维度83-85
  • 5.3 加快空间优化布局,稳固多中心城镇体系85-88
  • 5.3.1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85-86
  • 5.3.2 创新土地开发利用86-87
  • 5.3.3 强化公共交通导向87-88
  • 5.3.4 着力提高社区品质88
  • 5.4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服务功能88-90
  • 5.4.1 完善上海生态空间网络89
  • 5.4.2 提高生态空间的可达性89-90
  • 5.4.3 注重城市绿色理念建设90
  • 5.4.4 增强生态资源服务功能90
  • 5.5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城市文化和品质90-95
  • 5.5.1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91-92
  • 5.5.2 创新多元养老模式92
  • 5.5.3 加强社会多元融合92-93
  • 5.5.4 支持和服务流动人口93-94
  • 5.5.5 提升城市文化和品质94-95
  • 5.6 小结95-96
  • 6 结论与进一步思考96-98
  • 6.1 主要结论96-97
  • 6.2 进一步思考97-98
  • 参考文献98-108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08-109
  • 后记10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球城市竞争力香港排第二[J];统计教育;2005年02期

2 陈璐;;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3 吴丹;奚俊芳;;上海与几大“全球城市”在经济层面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4 吕拉昌;;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5 彼得·卡尔·科拉索;;全球城市竞争力最佳案例[J];中国名城;2008年01期

6 周国平;;建设全球城市——上海未来五年发展战略[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倪鹏飞;;香港建设全球城市的基本构想与对策建议[J];开放导报;2009年04期

8 陈群民;向明勋;吴也白;高骞;;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全球城市的构建——上海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面临环境与总体思路[J];科学发展;2009年06期

9 苏多永;;全球城市中心功能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上海的相关战略举措[J];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04期

10 ;“全球城市—区域发展国际会议”征稿通知[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京祥;何建颐;殷洁;;全球城市密集地区发展与规划的新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周振华;;我国全球城市崛起之发展模式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3 石光宇;孙群郎;;简析全球城市的成因——以纽约为例[A];都市文化研究(第10辑)——书写城市:文学与城市体验[C];2014年

4 苏雪串;;全球城市体系形成的经济机理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京祥;何建颐;殷洁;;全球城市密集地区发展与规划的新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徐颖;徐辉;;全球城市体系视野下的宁波都市空间拓展新思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蓝逸之;庄翰华;;海峡两岸主要都市竞争力之比较分析——以上海市与台北市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沈璐;;全球视角下的上海城市定位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董超文;评估全球城市投资价值[N];深圳商报;2006年

2 记者 张增祥邋实习生 申锋;徐州首次进入全球城市竞争力500强[N];徐州日报;2008年

3 杨志敏邋陈咏;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公布 京沪深大幅攀升[N];中华建筑报;2008年

4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鲍宗豪;建设“全球城市”离不开精神文化[N];深圳特区报;2010年

5 记者 魏宁;徐州再次跻身全球城市竞争力500强[N];徐州日报;2010年

6 苏智良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迈向全球城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通讯员 沈必扬 记者 陈敏;宁波入选全球城市竞争力年度最佳案例城市[N];宁波日报;2010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京蓉;深圳是有特色的全球城市[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记者 王晔君;全球城市竞争力北京位列55位[N];北京商报;2012年

10 记者 岳冠文;全球城市竞争力:长沙提升速度居第四[N];长沙晚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光宇;纽约全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余佳;“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与二元劳动力市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毅松;迈向全球城市的规划思考[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越雯;中国全球城市的发展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傅蓉;论以丝奇雅·沙森为中心的全球城市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邱洁;全球城市治理与临时性政府机构设置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李帅;面向2050年:上海的发展挑战与政策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63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963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