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13 16:05

  本文关键词:中国企业利用ADR融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财经大学》 2007年

中国企业利用ADR融资研究

陶京伟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资本在国际间流动愈加频繁,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存托凭证(ADR)作为国际股权融资的衍生工具,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美国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的主要途径。通过发行ADR,发展中国家筹集到大量建设资金,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话水平、缩小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增加了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同时更优化了资源配置,使国际分工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展开,从而促进世界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近年来,中国企业也纷纷通过发行ADR进入国际市场,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仅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间,就有34家中国企业通过发行ADR进行IPO,融资额达85.49亿美元①。 本文希望通过对企业发行ADR的过程和利弊得失的具体分析及相关实证研究,为那些准备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共分为四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存托凭证(ADR)的概要介绍。存托凭证(DR)是一种可以流通转让的代表投资者对境外证券所有权的证书,它是为方便证券跨国界交易和结算而设立的原证券的替代形式。DR所代表的基础证券存在于DR的发行和流通国境外,通常是公开交易的普通股票,现在已扩展到优先股和债券。DR可以象基础证券一样在证券交易所或场外市场自由交易,并且同时在几个国家的市场上流通,从而可以同时在多个国家筹集资金。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这是一种投资股市的有效方式,因为存托凭证流动性更强,往往比相应的基本股票更容易转手。而且,它们还能被用来避免在公司本国的市场可能遇到的清算、外汇交易和外资参股等困难。在美国发行和出售的存托凭证(DR)称作美国存托凭证(简称ADR)。存托凭证有两种形式可供公司选择:非参与型和参与型的存托凭证。非参与型存托凭证由一家或更多的存券银行因市场需要而发行,但存券银行与发行公司之间无正式的协议。因其无法控制计划的执行过程和难以核算隐蔽成本,现已极少采用。公司参与型的存托凭证由存券银行发行,存券银行与公司之间须签署存券协议或服务合同,参与型的存托凭证提供了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灵活性和筹措资金的可能性。参与型存托凭证共有五类,其中两类用于扩大现有股票的销售,以扩展发行人的股东基础,包括公司参与型存托凭证(称第一级)和挂牌的存托凭证(称第二级),另外三种的目标在于以发行新股集资,包括在美国公开发行的存托凭证(第三级)、在美国不公开发行的存托凭证及全球交易的存托凭证三种。 第二部分,中国企业ADR融资发行折价的实证分析,对中国企业发行ADR是否降低了企业资本成本做出分析判断。1、通过对34支中国企业ADR折价率的分析,认为中国企业折价率总体水平偏高,一方面说明“中国概念”受到市场追捧,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企业融资效果并未达到最优化;中国企业ADR未出现融资规模越大,折价率越低的现象;石油业和电信业有较低的折价率,说明在较为成熟的行业,市场投资者更为理性,另一方面,说明其发行定价也更为接近市场可接受的范围;中国企业ADR的发行折价率与上市时间密切相关,提醒中国企业要注重上市时机的选择,以获取融资的最佳效果;国有垄断型企业折价率远低于竞争型企业,说明国企发行价格制定相对合理,并未出现国资贱卖的现象,这与人们普遍印象并不一致。2、Stulz(1999)实证检验了全球化对股权融资资本成本的影响,认为全球化通过分散风险,降低了风险,从而也降低了单个国家的资本成本。根据Stulz提出的理论,如果某国的市场组合收益与世界市场组合收益是负相关,全球化肯定能降低资本成本。中国市场组合与世界市场组合收益的相关系数为-0.087,是负数,而且其条件为正,表示世界市场的股权资本成本要低于中国国内封闭市场。以上这两点说明进行海外上市的企业相比于那些没有海外上市的企业,能够获得降低股权资本成本的好处。但是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国与世界市场组合的相关系数很低,说明中国A股市场与世界市场的分割程度较高,这种较高程度的分割会不会影响每个海外上市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程度,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加以分析。 第三部分,中国企业发行ADR面临的问题、利弊得失分析,提出进行筹资决策需注意的有关因素。1、中国企业发行ADR可以获取诸多利益:一是可以提升企业的股权价值。这是因为股权的国际发行与上市扩大了企业的股东基数,使企业的风险被更多股东分散,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了企业股权的价值;企业避开本国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在美国发行股权并上市,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因为美国资本市场的高流动性和高效率使那些融资企业有利可图;在美国上市为那些来自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国家的企业提供了更高的投资者保护,从而减少了控股股东的代理成本,提升了企业价值。一般在美国上市的非美国企业往往有更大的控股股东。通过在美国上市,外国企业增加了投资者尤其是小股东的权利保护,并且限制了控股股东通过控制权攫取私人利益的能力,从而使上市减少了企业的外部筹资成本,有利于企业股权价值的提升。二是能够解决企业资本困境。与各自的本国资本市场相比,在美国上市会带来更多的披露要求、股东权利保护及更高的流动性,这就减少了非美国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因此,如果一个公司获得了一定的机会利用资本通道,能够合法的在美国股票交易所上市,它就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改善资本困境(capital constraints)。三是会提升企业的知名度。Baker (1999)对两家最著名的股票交易所—伦敦股票交易所(LSE)和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的交叉上市的外国公司在上述两个交易所上市前后的两年中企业的新闻报道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当一家企业在NYSE或LSE交叉上市其股票时,该企业的知名度会有显著提高。四是有利于提高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五是可以借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中国企业发行ADR带来的弊端:一是企业ADR上市融资成本高,营运费用大;二是境外上市弱化中国证券市场,大量优质国有大型企业和颇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到海外上市,从某种意义上不能不说是降低了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三是境外上市影响国有资本安全,企业在国外上市不仅受制于所在国的政治、环境和游戏规则,同时随着上市公司进行持续的股权再融资,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将不断降低,最终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四是巨额融资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巨额外汇的流入,央行被动供应基础货币,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3、融资过程中应注意对中介机构、股票定价、上市时机、ADR种类的选择。 第四部分,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到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不仅可以拓展融资渠道,迅速筹集资金扩大经营规模,而且有利于提高股权价值,分散风险,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提升企业的国际声誉和市场知名度,同时还有助于企业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大量优质、颇具潜力企业源源不断地到海外上市,也给中国的股票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影响。由于大量优质企业的海外上市,中国的证券市场越来越边缘化和空心化,企业的海外上市不仅引起国内经济增长成果的流失,导致市场稳定性大幅失衡,资源配置功能下降,而且还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汇率政策,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中国ADR发行折价率偏高,说明企业未能达到最优的融资效果。总体上来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利大于弊。我们应支持和中国企业到境外去磨炼,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服务。中国企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建立规范化制度,组建高效管理团队。2、合理利用资本,提高经营业绩。3、加强信息沟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5
【目录】:

  • 中文摘要3-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5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1
  • 1.2 研究思路11-12
  • 1.3 采用的研究方法12
  • 1.4 论文创新点12
  • 1.5 其他说明12
  • 1.6 企业融资理论评述12-16
  • 1.7 存托凭证概述16-23
  • 1.8 存托凭证(ADR)与国际经济贸易的相互关系23-25
  • 2. 中国企业ADR 的发行折价及对资本成本的影响25-40
  • 2.1 折价原因的理论解释25-31
  • 2.2 中国企业ADR 折价率分析31-36
  • 2.3 海外上市股权融资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36-40
  • 3. ADR 上市融资的动机及利弊分析40-49
  • 3.1 一般性动机40-42
  • 3.2 中国企业专属动机42-45
  • 3.3 对中国企业自身的不利影响45-46
  • 3.4 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46-49
  • 4. ADR 融资决策选择49-56
  • 4.1 上市风险分析49-50
  • 4.2 融资决策选择50-56
  • 5. 结论与建议56-61
  • 5.1 中国企业ADR 融资的总体评价56-57
  • 5.2 建议57-61
  • 参考文献61-63
  • 后记63-64
  • 致谢64-65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少波;多元化经营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德旭;中国股票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09期

    2 杨玉成;国内企业的海外上市问题研究[J];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08期

    3 占明珍;“海外上市潮”现象之战略思考[J];科技与管理;2005年02期

    4 刘研;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问题研究[J];改革;1997年06期

    5 李春玲;论海外上市与中资回流[J];社科纵横;2001年04期

    6 范钛;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绩效与风险[J];统计与决策;2005年18期

    7 顾保国;加入WTO与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分析[J];亚太经济;2001年02期

    8 蔡亚蓉,李璟;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外汇管理;200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莉;张明倩;;企业海内外上市环境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4期

    2 简建辉;;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5期

    3 范力;毛潭;;我国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路径选择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4 杨大楷,范寅,刘庆生,陈路;香港中国概念股的定位研究[J];城市金融论坛;1999年08期

    5 郭恒泰;;我国境外上市公司面临的困境及出路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肖德;谭亮平;;美国存托凭证的发展与我国企业的海外融资[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谢赤;宫梦影;;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发行A股的公告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11期

    8 樊帅;田志龙;邓新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和模式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孙建平;论出口应收款项离岸证券化[J];经济评论;2003年02期

    10 慕媛媛;;境外中概股信任危机与私有化[J];商业经济;2013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佟光霁;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罗飞飞;境外上市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赵明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邹颖;中国公司交叉上市的资本成本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5 王海燕;中国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及效果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鹏飞;中国证券市场国际板制度推出后跨境证券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萍;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效应:一个探索性的分层研究框架[D];江南大学;2010年

    3 郭静静;A+H股双重上市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一帆;我国反向收购资本流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雅芳;国际股票融资法律监管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杨薇;证券融资国际化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勤;不同路径交叉上市公司溢出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梁攀;中国国有资本控股公司H股上市后财务状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张玮倩;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王哲;大陆香港两地上市(A+H)法律标准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正海;;江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强;黄国良;;论多元化战略与资本结构[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3 张汉云;;西方金融流派企业并购理论范式研究[J];长江论坛;2007年03期

    4 常勇;程宏伟;;多元化战略、经济绩效与资本结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解释[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6期

    5 王春梅;;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房地产行业的实例[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3期

    6 洪道麟;王辉;;融资约束、所有权性质、多元化和资本结构内生性——来自再融资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8年08期

    7 丁重;邓可斌;;多元化能否产生共同保险效应——中国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8年10期

    8 袁茂,宋增基,谭兴民;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实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9 林孔团;李建建;吴剑锋;;论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吴晓求,应展宇;激励机制与资本结构:理论与中国实证[J];管理世界;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卿;中国移动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及财务绩效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永健;我国企业境外上市风险因素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03年04期

    2 阎大颖;实证分析中国股票市场内部及与国际市场之间价格长期走势的因果关系[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3 顾列铭;中国企业又掀海外上市热[J];中国外资;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羽婷;;智力资本增值能力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实证研究——来自我国企业的经验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2 尹华阳,杨霞,崔兵;MM理论与企业家价值的财务度量[J];统计与决策;2005年14期

    3 程杞国;;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市场价值[J];学习月刊;2000年03期

    4 朱敏;;浅谈我国企业价值评估[J];现代商业;2008年33期

    5 赵英会;;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博弈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孟庆华;;财务管理中的企业筹资决策[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5年12期

    7 周俊伟,于锡宝;提高企业市场价值的几点认识[J];工业技术经济;1998年02期

    8 朱子云;资本结构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新探──兼与金永忠等同志商榷[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4年03期

    9 张向前,刘金雄,郭东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抉择[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金永忠,,陈君宁;试论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西方财务M-M模型剖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琼;;基于企业市场价值的合并商誉计量研究[A];商誉会计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谈多娇;;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联性研究:一个模型[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爽;;基于传统制造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鸣;;论企业中的虚拟资本及其管理创新[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王斌;毛晓菲;;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实证分析[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侯海玮;;公司自创商誉信息披露研究[A];商誉会计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菲;;自创商誉研究综述[A];商誉会计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许晶晶;杨汉明;;浅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和防范——以联想、TCL等收购案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宏;李远远;彭和平;;信息不对称与中国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估价[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文波 陈百艺;[N];中国航空报;2010年

    2 宋宝文 许凯 首席记者 陈春梅;[N];盘锦日报;2010年

    3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汉大学教授 辜胜阻 杨威;[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4 李昂;[N];中国旅游报;2003年

    5 胡立彪;[N];中国质量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俊;[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盛洪;[N];中国证券报;2002年

    8 何东琪;[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李凌;[N];证券时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蒋怀志;[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晓庆;日本韩国中小企业融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孙妮娜;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赵志明;职业体育赛事市场开发支撑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曾蔚;基于联合风险投资的创业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潘虹;渠道资产基础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姜涛;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响应与企业价值[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7 苏方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代理问题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翠;企业市场价值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孙翠英;智力资本对企业市场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黎勇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4 陈旭;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赵娜;R&D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林婧;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及其有效性检验[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7 许琼;基于企业市场价值的合并商誉计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韩新艳;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促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9 谢羽婷;智力资本增值能力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崔秀丽;企业融资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企业利用ADR融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4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14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5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