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隐性成本与上市后业绩表现——基于IPO停摆外生事件的经验证据
本文关键词:新股发行隐性成本与上市后业绩表现——基于IPO停摆外生事件的经验证据 出处:《经济学(季刊)》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隐性成本是新股发行成本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其难以度量,目前还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2004—2012年中国的IPO公司为样本,以IPO停摆的外生事件作为工具变量,利用二阶段回归考察新股发行的隐性成本对其上市后大股东行为及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隐性成本越高的企业,上市后大股东资金占用和股利发放水平都显著越高;并且,这些企业上市后的会计业绩和市场表现也显著越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实际控制人现金流权较高、上市时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的公司,隐性成本对上市后大股东行为和公司业绩的影响都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重要启示。
[Abstract]:The hidden cos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PO cost, but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re is no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this paper, 2004 - 2012 Chinese IPO company as a sample, the exogenous event to the IPO lockout a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influence the implicit cost regression study of IPOs by the two stage after the listing of its large the behavior of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higher the hidden costs of enterprises, after the listing of the capital occupation and dividend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se enterprises after the listing of the accounting performance and market performance is significantly worse. Further analysis found that, for the actual control of the cash flow right high listing the exten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companies with low impact on the hidden costs after the listing of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s more obviou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hinese IPO system reform is heavy To inspire.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大学公司财务与会计治理创新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02183;7127208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4YJC790101) 北京市会计类专业群(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中央财经大学第三批青年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 言在中国,能够成功登陆A股是很多企业家的梦想。然而,企业上市首先要面临巨额成本这只“拦路虎”,这些成本不仅包括承销费等显性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等隐性成本。尽管隐性成本是上市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隐蔽性,极少得到媒体界的关注,更不用说学术界。本文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IPO初冬的市场很安静[J];科学投资;2000年Z1期
2 侯继勇;美国股市又见IPO热[J];知识经济;2002年03期
3 徐马陵;;关注银行IPO转制[J];每周电脑报;2005年10期
4 宋本强;;我国近年税收变化原因之新探——我国IPO与税收正相关的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09年01期
5 蔡恩泽;;律师 在IPO中以量取胜[J];新财经;2011年09期
6 钱程程;余雨桢;;IPO财务审查缘何掀起风暴[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1期
7 翁健英;;发审委律师联系影响了IPO市场份额与法律收费吗?[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8 黄顺武;昌望;胡贵平;;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具有更好的IPO表现吗[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郇丽;;IPO新政:穿“绿鞋”走新路?[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36期
10 ;银行IPO解决之道[J];科技智囊;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阳亚玲;;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与变迁路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翁世淳;;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洪才;;对近期新股发行制度和分红制度改革的评价[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2~2013)[C];2013年
4 戴新民;费静;;创业板IPO募资投向变更的现状、原因及政策建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5 周正义;;中国沪深股市的拯救之道及政策建议[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6 金晓斌;吴淑琨;陈代云;;投资银行声誉、IPO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7 郝玉贵;危宝云;;审计师声誉对IPO折价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善民;陈旭;;创业板IPO偏低定价、公司治理与发行特征——基于中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张剑;;询价制度下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IPO网下申购报价的特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海宁;彻底清除企业融资的隐性成本[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赵洋 马梅若;金融反腐有助降低企业隐性成本[N];金融时报;2014年
3 黄蕾;IPO方案突变 太保年底上市A股先行[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张友邋实习记者 刘振盛;珠海国利淡出 重庆国投剑指IPO[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记者 刘相华;红墙新材谋划A股IPO 两实力创投入股“护航”[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胡俞越 曹颖;IPO是传统期货公司的发展良途[N];期货日报;2012年
7 记者 况玉清;平安证券成为问题IPO工厂[N];北京商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唐福勇;IPO财务核查应制度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9 凌天亮;成为IPO晴雨表是中国股市的悲哀[N];重庆商报;2013年
10 皮海洲;IPO制度不完善是股市下跌元凶[N];经济参考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翁世淳;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2 钱宗保;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及财税政策支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3 朱晖;基于创业板的风险投资IPO市场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媛;创业板IPO超募融资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傅煜;承销商声誉、分析师预测与IPO超募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3 商得棋;小米公司风险投资IPO退出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张佳雯;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我国创业板IPO效应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王文岩;投行声誉对IPO财务专项自查公司撤单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洪李甜;IPO预披露制度对媒体有偿沉默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7 孙艳艳;我国创业板IPO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8 高艳红;承销商声誉与创业板IPO企业质量的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9 曾思琦;天能科技IPO造假案例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10 徐恺娣;我国创业板市场IPO盈余管理和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64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36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