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碳市场溢出效应研究
本文选题:碳市场 + 均值溢出效应 ; 参考:《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建立了七个区域性碳市场。研究中国主要碳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发现在碳市场运行初期起价格引导作用的区域市场,为其它地区碳市场的发展和全国碳市场的建立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七个碳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由于重庆、上海、天津和北京四个碳市场数据不连续或者交易量较小,本文仅选择广东、湖北和深圳三个交易量最大的主要区域碳市场为实证样本,建立VAR和多元GARCH(1,1)-BEKK模型,分别检验其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为了消除履约期的影响,本文根据履约期将样本划分为阶段一(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和阶段二(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19日),分阶段进行了检验。均值溢出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不论哪个阶段,三个碳市场之间均不存在明显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第一阶段,湖北碳市场对深圳碳市场、深圳碳市场对广东碳市场分别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在第二阶段,深圳碳市场对广东碳市场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而在整个样本区间内,深圳碳市场对广东碳市场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之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对实证检验的结果进行了解释和说明。第一,中国主要碳市场之间之所以没有显著的均值溢出,可能与地域分割所导致的天然性市场分割和政策设计所导致的人为性市场分割有关。第二,由于市场有效性检验表明三个碳市场均未达到弱式有效,本文基于多重分形检验进一步度量了各市场的非有效性程度。检验结果显示:阶段一的波动溢出效应关系不完全符合市场有效性大小关系,而阶段二的波动溢出效应关系符合市场有效性大小关系,这也证明中国碳市场在阶段二相比阶段一更显成熟,即中国碳市场正在逐步发展与完善中。文章最后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Abstract]:China has established seven regional carbon markets since 2013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The study of the spillover effect between the main carbon markets in China will help to find out the regional markets that play a price leading rol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carbon market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bon market in other region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carbon market.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seven carbon market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in detail.Because of the discontinuous data and small trading volume of the four carbon markets in Chongqing, Shanghai, Tianjin and Beijing, this paper chooses only three major carbon markets in Guangdong, Hubei and Shenzhen as empirical samples to establish VAR and multivariate GARCHEKK models.The mean spillover effect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are tested respectively.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performance period, the sample is divided into stage one (July 1, 2014 to June 30, 2015) and phase two (July 1, 2015 to July 19, 2016)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period.The results of mean spillover effect test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mean spillover effect between the three carbon markets at any stage.The results of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test show that, in the first stage, Hubei carbon market has one-way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on Shenzhen carbon market and Shenzhen carbon market has one-way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on Guangdong carbon market.Shenzhen carbon market has one-way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on Guangdong carbon market, while Shenzhen carbon market has one-way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on Guangdong carbon market in the whole sample range.Then,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empirical test results are explained and explained.Firs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mean spillover between the major carbon markets in China,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natural market segmentation caused by geographical segmentation and the artificial market segmentation caused by policy design.Second, because the market efficiency test shows that the three carbon markets are not weak efficient, this paper further measures the non-efficiency degree of each market based on multifractal test.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relationship of stage one does not fully accord with the size of market efficiency, while the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relationship of stage two accords with the market efficiency relationship.This also proves that China's carbon market is more mature than stage one in stage two, that is, China's carbon market is gradually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196;F8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爽;;全球碳市场动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6期
2 王巧芳;;浅议碳市场中银行的业务模式与风险[J];学理论;2009年25期
3 吴洁;曲如晓;;论全球碳市场机制的完善及中国的对策选择[J];亚太经济;2010年04期
4 郑爽;;2010年国际碳市场状况与趋势分析[J];中国能源;2011年08期
5 Bloomberg;;全球2011自愿碳市场现状[J];低碳世界;2011年05期
6 杨莉;;北美碳市场的发展和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2期
7 袁艳平;薛迪华;;争取我国碳市场主动权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J];岭南学刊;2011年06期
8 ;联合国五机构提出“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S1期
9 袁艳平;;争取我国碳市场主动权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J];金融与经济;2011年12期
10 许明珠;;国外碳市场机制设计解读[J];环境经济;201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解振华:国内碳市场筹建就绪,欧美伸来共建橄榄枝[A];《电站信息》2012年第12期[C];2012年
2 钟玲;李江;李丽华;刘尊文;张小丹;;从清洁发展机制看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及环保部的定位与作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3 王靖添;;碳市场:青年人职业发展的新选择——基于中国的视角[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主任助理 郭兆晖;气候大会难解“资金结” 构建中国碳市场成关键[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窦勇 马涛;中国碳市场要避免出现欧洲式碳价危机[N];证券时报;2013年
3 焦旭;中澳将在建立碳市场领域加强合作[N];中国能源报;2013年
4 见习记者 张晴;世行:中国“十三五”期间有望建立全国碳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记者 綦伟 实习生 裴锦文;深圳碳市场将迎首个交易高峰期[N];深圳特区报;2013年
6 记者 彭源长;京沪粤碳市场实际交易即将启动[N];中国电力报;2013年
7 特约撰稿 陈波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碳市场只开花难结果?[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记者 刘全昌;我国碳市场试点提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记者 黄杨;亚洲在碳市场影响巨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记者 王颖春;非强制非标准将是国内碳市场发展方向[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庄德栋;欧盟碳市场相依结构和风险溢出效应对碳排放权价格波动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凤振华;碳市场复杂系统价格波动机制与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淑姣;碳市场价格预测分析与风险管理研究[D];五邑大学;2015年
2 李沙沙;欧盟碳市场复杂性及碳价混沌预测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田睿琪;中国碳市场的现状、绩效和发展对策[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青阳;中国碳市场价格变动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5 唐梦;国际碳市场竞争博弈与计量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吴孟豪;广东碳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探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陈亚男;我国碳市场参与企业履约风险与防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8 石雪涛;碳市场价格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五邑大学;2016年
9 李晶晶;基于DCC-ICSS及多元分解技术的碳市场和原油市场溢出效应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丁伟达;欧盟碳市场价格分析及对我国碳市场发展启示[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5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74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