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形成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9 21:47

  本文选题:地方政府债务 + 特惠型公共产品 ; 参考:《浙江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发端于希腊的欧债危机引发了全球对政府债务的担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不容忽视。地方政府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大多背负着数额巨大的债务,即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主动或被动地承担了规模巨大的债务。以往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在基础理论、经验介绍、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探讨地方政府负债问题的制度因素的文献较少,也鲜有研究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原因展开深入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如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效应有多大?如何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及形成原因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不仅能丰富与完善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理论,化解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理论研究系统性不足、经验研究解释力较弱的问题,还有利于政府部门加深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认知,促进其转变理论、规范职能,进而建立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提升其债务管理水平。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必然性和适度性两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理论分析。从特惠型公共产品与财政分权、作为双重代理人的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行为等角度论述地方政府负债行为的必然性,紧接着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效应,从成本-收益、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等三个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适度性,并介绍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测度债务规模适度性的指标。第二,基于政府债务审计报告及相关市场研究报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进行分析,并选取债务负担率和债务率两个指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适度性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然总体仍处于可控范围内,但已积累了很大风险。为了防范财政风险,保持地区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各地方政府都应该控制债务规模。第三,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与规模扩张的原因。具体形成原因主要有(1)财政分权。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剧。(2)地方官员行为动机与考核制度。为了实现晋升目标和实权目标,官员们会展开争宠于朝的官场竞争,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并尽可能地取悦于上级政府,往往倾向于通过大量投资来拉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导致政府投资过热并负债累累。此外,宏观经济态势、政府债务管理无序化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第四,根据以上分析,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进行计量检验。选取2009—2015年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数据来代表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检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越大;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地方政府同样会选择增加发债规模。最后,根据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提出政策建议以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主要体现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有效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革、重点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从特惠型公共产品与财政分权、作为双重代理人的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行为等角度论述地方政府负债行为的必然性;指出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适度规模的三种理论标准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其衡量标准比较抽象,对于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不大,从而肯定了基于现有指标体系测度地方政府债务适度规模的方法。二是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及规模扩张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指出财政分权制改革的不完善是地方政府负债的必要条件,而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动机及其行为方式是重要原因。三是在地方政府债务的全面数据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利用地方政府债券数据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理论研究缺乏计量检验的不足。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on and the goal of real power , officials will be interested in the competi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 At last ,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 , the local government ' s debt financing behavior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ased on the theory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est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尚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之管见[J];乡镇经济;2000年03期

2 刘衍华;;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导樊丽明教授[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20期

3 殷晓峰;对拉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剖析[J];上海金融;2001年04期

4 郭琳,樊丽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J];财政研究;2001年05期

5 芮桂杰;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90期

6 张逸铭;地方政府债务:一道难解的题[J];金融经济;2004年04期

7 芮桂杰;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33期

8 周天勇;以公共财政化解地方政府债务[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39期

9 地方政府债务研究课题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辽宁经济;2004年05期

10 呼显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成因和对策[J];财政研究;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育;丁德铭;刘素合;王景东;牟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问题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芳城;李松涛;;基于风险防范的地方政府债务会计体系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志广;;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务的性质与债务风险的化解[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苏忠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化解政府债务的做法为例[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裴育;;基于财政体制改革视角透视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路径[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姜宏青;;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亦军;;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平台问题研究[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8 柯金川;张秋生;孟庆莉;;新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9年

9 刘卫国;;论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缺陷及其风险防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詹向阳;;辩证看待政府平台融资,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A];2011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6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几又;没有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同样可怕[N];中国审计报;2010年

2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刘晓忠;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有待提高[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肖振东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多维思考[N];中国审计报;2011年

4 经济学博士 乐嘉春;警惕地方政府债务的三大潜在风险[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魏文彪;须防地方政府债务过重影响民生[N];证券时报;2011年

6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 曹阳;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尚不需“拆弹”[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7 项峥;警惕地方政府债务成“断崖”[N];经济参考报;2013年

8 白景明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科学界定地方政府债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成刚;客观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1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小平;地方政府债务:旧患未除,又添新忧[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红;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形成原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7年

2 赵晔;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邵伟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黄芳娜;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林建设;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经纬;经济社会学视角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D];复旦大学;2012年

7 谢群;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8 戴传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邵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0 王建军;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及监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翠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巩佳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连志超;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朱春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D];河北大学;2011年

5 周金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公共融资[D];西北大学;2007年

6 李鹏;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文静;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南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碧;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庞业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本文编号:1821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821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