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新股发行特征对短期内增发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3 05:21
【摘要】:2006年至2016年间,我国A股市场上共有1620家公司进行IPO,而在IPO后首次进行增发的公司有1063家,增发这一融资方式愈发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在大量的增发公司之中,我们注意到其中部分公司在IPO后短期内增发。于是,我们把这个“短期”量化为三年内,经过统计2006-2016年间,IPO后三年内首次增发的公司占到了首次增发公司总数的49%。近半数的公司选择在IPO后短期内增发,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于是,我们以IPO后短期内增发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IPO短期内增发决策是否受公司IPO特征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短期内增发行为对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06-2016年间在A股进行IPO并在其后三年内增发上市的公司进行分析,验证了西方学者所提出的信号“模型”理论、市场反馈理论等在中国股票市场的适用性,并基于这些理论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OLS回归、事件研究法等方法对新股发行特征与增发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IPO后短期内增发行为对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希望借此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在我国股票市场上IPO后短期内增发确实会受到IPO的影响;(2)西方学者提出的IPO抑价的信号“模型”理论、IPO后收益率的市场反馈假说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并不适用;(3)IPO时募集资金少的公司更倾向于在IPO后短期内增发,但是相比IPO募集资金较多的公司其增发募集资金也较少。(4)IPO后短期内增发对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是积极的,并且与增发募集资金金额正相关,与增发发行价格负相关。
【图文】:

对比图,配股,股市,对比图


图 1-1 2006-2016 A 股市场增发配股公司数量对比图董丽英,郑秀杰(2006)对我国国有企业融资能力的发展路径及影响因素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企业的融资能力是企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中最基础的部之一,也是企业财务能力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与未来的发展,因此采取何种融资方式以及融资规模都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来直接影响[2]。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股权融资方式进后续再融资,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在 IPO 之后都会选择配股或者增发来进行一轮融资。图 1-1 中我国 A 股市场上 2006-2016 年间上市公司增发和配股数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在 2006 年-2016 年间增发的公司数量远大于配股,可以相较于配股来说,我国上市公司更青睐于增发这一股权融资手段。表 1-1 2006 年-2016 年 A 股 IPO 后三年内增发公司数量统计

超额收益率,占比,交易日,公告日


6 0.4044 2.1379 0.0334 36.92% 8.2082 8.3935 0.0000 68.72%7 0.3015 1.5342 0.1261 41.28% 8.5097 8.2076 0.0000 69.23%8 0.0928 0.5130 0.6084 35.64% 8.6024 7.8680 0.0000 68.72%9 -0.0218 -0.1614 0.8719 25.64% 8.5807 7.6530 0.0000 68.72%10 -0.2499 -1.5889 0.1132 29.49% 8.3307 7.3207 0.0000 68.46%从表 4-1 中可以看到,在增发信息首次公告日前 10 个交易日中仅有第 9 日与第 3 日 T 值为负,其余均为正。且从信息公告日日起至后 3 个交易日,平均超额收益率的 T 值一直呈高度显著为正的状态;在增发信息首次公告日前后 10个交易日内,总体样本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的 T 值都为正,且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都高度为正。这表示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在 IPO 后短期内增发这一事件是持积极态度的。更重要的是,总体样本的平均超额收益率的 T 值和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的 T 值的最大值都出现在第 0 个交易日即增发信息首次公告日当天,也就是说在这一天市场对于 IPO 后短期内增发的决策总体反应是非常积极正向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琳;周伶俐;;关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4年35期

2 姜顺其;;新股发行询价失败、制度缺陷与注册制改革[J];公司金融研究;2016年04期

3 杨竹清;张超林;;新股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时期新股“一字涨停板”数量的研究[J];金融管理研究;2017年01期

4 赵馨芳;刘一楠;;我国新股发行定价过高原因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9期

5 蒲勇进;;论我国新股发行定价之艰难改革[J];科技智囊;2011年03期

6 叶华,陈海明;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效应[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管征;新股发行定价理论回顾及评价[J];金融纵横;2005年08期

8 毛宗平,川文;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02期

9 苑德军,黄格非,张剑霞;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2004年10期

10 段进东,陈海明;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信息效率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潇潇;彭韶兵;;对当前我国新股定价的分析——基于信号传递的思考[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李保华;新股发行改革应有全局思维[N];经济观察报;2014年

2 周科竞;新股发行市场化是大势所趋[N];北京商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左永刚;弹簧效应造成新股平均回报率变低[N];证券日报;2019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新股发行,请相信市场的力量[N];证券时报;2019年

5 ;彻思“新股不败” 告别“休克疗法”[N];中国经营报;2017年

6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张蜀君 方朝春;打新盛宴再现江湖?NO! 新股炒作难以为继![N];重庆商报;2017年

7 新金融记者 刘子安;打新收益江河日下[N];新金融观察;2017年

8 徐绍峰;为新股发行定价重回行政管制点赞[N];金融时报;2014年

9 山东高校教师 李允峰;新股发行定价机制非调整不可[N];上海证券报;2013年

10 记者 璩立国;新股发行定价改革走好[N];中国证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林茂;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IPO)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毛立军;我国新股发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高学哲;中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

4 杨芳;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变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田岚;投资者情绪对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异象影响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6 李斯蕾;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雅丽;新股定价过高吗?来自中国新股的经验证据[D];厦门大学;2018年

2 洪姗;新股发行特征对短期内增发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8年

3 李虹仪;IPO发行对二级市场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4 杨菲菲;基于可比公司的新股估值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5 黄亚辉;发行体制改革后新股定价行为变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霞;预缴款制度对投资者新股申购行为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7年

7 王渊超;我国IPO新股发行定价合理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8 赵琳;会计信息质量对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9 徐丹丹;我国新股发行定价问题的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陈伟;我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定价效率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6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596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