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回首过去,得益于劳动力与资源的低成本优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果显著。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人口与资源红利进一步减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债务杠杆上升、产能过剩等一系列挑战陆续出现,“中等收入陷阱”摆在面前。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找到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技术路径。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转型的必要保障。金融是创新的血液,金融可以为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融通的渠道。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构建和完善自身创新能力,实现创新与商业价值的互相转换,是我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式下胜出的关键。研究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这一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全面系统地分析融资行为对创新各方面影响的研究不多,考察融资对创新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的很少,而探讨融资对企业全面创新影响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融资与创新相关理论,围绕“融资对创新有什么影响”“融资如何影响创新”等核心问题,将企业创新活动从前端创新决策到尾端创新产出的全过程进行梳理。经过长时间大范围地收集筛选,作者手动整理构建了含有近500万条专利信息的专利数据信息库。随着数据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得以在创新的不同阶段融入新的考察内涵和衡量标准,具体分析融资行为对创新过程每一部分的影响,并研究融资以何种作用路径影响创新,最终在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框架下,探讨融资对创新带来的影响和效应。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部分展开:(1)文献综述与理论梳理。通过对融资结构理论和技术创新、创新资源观及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回顾,对以往关于融资与创新相互关系的研究的梳理,归纳现有文献的理论成果和研究不足,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论证基础,为之后的分析做了充足铺垫。(2)对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现状进行宏观分析。本研究针对我国企业融资和创新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宏观层面的描述性分析。通过大量数据收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及3D专利地形图等先进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发展的历程、现状和特征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为后续进一步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直观的逻辑背景。(3)融资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创新特征与创新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丰富了对创新的考察内涵,为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融入了新的衡量标准,引入创新领域的“赫芬达尔指数”等,以1220家A股上市公司和214家未过会企业为样本,全面探讨融资行为对创新各个维度的影响。(4)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路径的实证分析。本文通过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搭建结构方程模型,将融资与创新多个方面的因素纳入统一的分析架构中,讨论了融资的相关方面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影响下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和间接作用。(5)融资对企业全面创新影响的案例分析。本文在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框架下,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多家样本企业,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与问卷等形式,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融资对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构建了融资与创新互相刺激与牵制的“斯特林发动机”模型。基于以上研究论证工作,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融资行为对企业创新有着正面为主但仍旧复杂的影响。一方面,融资会助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使创新数量上升;另一方面,与充足资金同时而来的社会监督和信息披露以及对市场价值短期表现的追求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的选择,导致企业创新质量下降。其次,融资会降低企业的创新普适性和创新新颖性,企业引用专利和被引用专利的集中度上升。这符合“职业前景假说”和“平静生活假说”的预期。另外,融资对创新类型也有复杂影响。相比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融资对发明专利有显著负面的影响。这说明企业融资后更倾向于进行“增长式”的创新而非“突破式”的创新。值得一提的是,较以往研究和直观推理的结果有所不同,本文得出结论:融资后企业创新更倾向于内部创新。这不仅证明了企业融资后多样化反应的存在,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未来研究的新思路。此外,企业性质和所处行业都会在上述影响过程中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总起来说,相比于国有企业,企业上市后,民营企业缓解融资束缚的效果弹性更大。(2)融资规模、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在企业研发、销售和管理的影响下,对创新绩效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融资各个部分对创新数量有正面的总效应,对创新质量有负面的总效应。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还是通过直接作用路径实现。另外,研发投入的间接作用最为明显,而销售投入和管理投入的间接作用随着影响主体不同而不断变化。(3)企业融资对其全面创新有总体正面影响。本文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理论框架,通过对四家我国制造业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发现企业融资对技术创新有总体为正的影响,与实证分析部分结论一致。企业融资后,创新数量上升,创新质量下降;内部创新下降,外部创新上升。融资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兼具正负,以正效应为主,对文化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正面的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不仅丰富了融资与创新相互关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对我国企业辨析融资与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运用融资手段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对我国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完善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创新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图文】: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逦文献综述与理论发展逡逑等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因素和政策、市场、社会、自然灾害等外部风险因素。因逡逑此,为了实现从创意到商业化的过程,创新需要精心设计。陈劲、郑刚(2016)逡逑认为,创新管理框架既包括创意、研发、制造、销售的横向整合,也包括创新战逡逑略、创新组织、创新资源、创新文化的有机结合与系统协同。这种各要素协同的逡逑思想和理念在实践和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受到了充分的重视。以2002年逡逑的ISMOT’02国际会议的召开为标志,许庆瑞、喻子达等正式提出了全面创新管逡逑理(Total邋Innovation邋Management,简称TIM)的概念和理论框架。随后许庆瑞逡逑等(2003)将全面创新管理的内涵解释为:以价值增加为目标,以培育和增强核逡逑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战略为导向,以各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逡逑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的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逡逑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谢章澍、逡逑许庆瑞(2004)将全面创新管理的理论模式归结如图3.3所示。逡逑及时满足逡逑

邋*逡逑良好的创新机制逡逑图2.邋1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示意逡逑资料来源:谢章澍、许庆瑞,“论全面创新管理发展及模式”,,《科研管理》,2004年逡逑其中,全要素创新是指企业的创新不仅仅再集中于产品和工艺等技术要素的逡逑创新上,而是包括了全部技术要素和全部非技术要素,例如发展战略、企业文化、逡逑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均可以成为创新的内容。以此为基础,许庆瑞、郑刚、喻子逡逑达等提出了基于TIM邋(全面创新管理)视角的各要素全面协同钻石模型(如图逡逑3.4所示)。陈劲(2009)将企业的全面创新比作企业的“第六项修炼”,将全面创逡逑26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51;F275;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后建;刘思亚;;银行信贷、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创新[J];科学学研究;2015年07期
2 张秀峰;陈光华;杨国梁;刘霞;;企业所有权性质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了吗?[J];科学学研究;2015年06期
3 逯东;万丽梅;杨丹;;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为何业绩变脸?[J];经济研究;2015年02期
4 胡彦斌;钟田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融资结构:理论与实证——来自中国创业板面板数据[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6期
5 钟田丽;胡彦斌;张天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融资结构的关系: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技术经济;2013年06期
6 鞠晓生;;中国上市企业创新投资的融资来源与平滑机制[J];世界经济;2013年04期
7 李汇东;唐跃军;左晶晶;;用自己的钱还是用别人的钱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创新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8 曾国屏;苟尤钊;刘磊;;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3年01期
9 温军;冯根福;;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J];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10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蒙;融资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机理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
2 柴玉珂;基于财务契约理论的融资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3 郑素丽;组织间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朱磊;负债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肖作平;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郑刚;基于TIM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常淑敏;融资结构对企业影响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
2 俞立群;金融结构影响技术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胡小涵;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红娟;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杨亚平;股权融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白黎;债务融资与公司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欧晓辉;债权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612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1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