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度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2:5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金融市场之间不断影响,彼此依赖,为金融风险溢出提供了更为丰富和便利的传导途径。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起始于美国早期的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在短时间内风险迅速蔓延,使得房地产抵押公司相继破产,并引发外汇、资本等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剧烈波动,更是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成为继亚洲金融危机后危害更大影响更为深远的全球金融危机。尽管由于当时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相对不高,我国遭遇的危机波及影响较小,但并不意味着我国金融风险问题可以不被关注。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一路曲折发展,“钱荒”、“挤兑事件”、“股市暴跌”等现象时有发生,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并持续深入,经济韧性增强,但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下行压力也亟待关注,加之金融行业混业经营和综合经营引起的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进一步加强,对金融风险溢出行为的研究并在引发危害时及时控制则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构建了一套全面反映我国金融市场业务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测得每个市场的波动率以反映各金融市场的风险状况;然后通过构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测度模型,度量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程度和方向,揭示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演变状态;在此基础上,控制金融市场自身演化和风险累积,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影响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潜在因素进行探索,发现对风险溢出起显著冲击作用的关键因素,为控制金融风险的过度传导奠定理论基础;最后,综合全文研究结果,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环境,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从而实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治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总体溢出水平长期在70%—92%之间波动,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受极端事件冲击较大;第二,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在金融系统中占据中心地位,与其相连的高风险集聚市场较多,由此所形成的风险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异质性。其中,货币市场对外传导风险的能力最强,具有绝对的风险掌控能力;债券市场具有最强的被动接受风险的能力,独立性有待加强;第三,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对金融风险的溢出具有促进作用,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和投资者投资情绪的高涨则对金融风险的溢出具有抑制作用。通过该结论,可以在经济发展处于异常状态时,进行适当的认为把控从而达到调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的。
【图文】:
第 1 章 绪论第四章,通过构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测度模型,,度量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程度及方向,探索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溢出情况的变动趋势并揭示其演化规律,识别对金融市场风险溢出贡献显著的系统重要性金融市场;第五章,以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指数为因变量,在控制风险溢出网络中的系统重要性金融市场自身演化和风险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探索对金融风险溢出影响显著的变量因素,为降低金融风险的过度传导奠定理论基础;第六章,综合本文前期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我国国情出发,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治理、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借鉴。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图 1-1 所示。
图 4-3 各金融市场接受其余市场风险溢出变动Fig.4-3 Time-Varying Directional Spillover Index Receiving Risks from Other Market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5
本文编号:2623050
【图文】:
第 1 章 绪论第四章,通过构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测度模型,,度量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程度及方向,探索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溢出情况的变动趋势并揭示其演化规律,识别对金融市场风险溢出贡献显著的系统重要性金融市场;第五章,以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指数为因变量,在控制风险溢出网络中的系统重要性金融市场自身演化和风险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探索对金融风险溢出影响显著的变量因素,为降低金融风险的过度传导奠定理论基础;第六章,综合本文前期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我国国情出发,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治理、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借鉴。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图 1-1 所示。
图 4-3 各金融市场接受其余市场风险溢出变动Fig.4-3 Time-Varying Directional Spillover Index Receiving Risks from Other Market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娆锋;;希腊债务危机的演变、原因及传导机制研究——兼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成本[J];财政研究;2015年11期
2 宋琴;胡方琦;倪川川;;金融自由化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竞争—稳定性视角的实证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15年09期
3 陈建青;王擎;许韶辉;;金融行业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09期
4 梁琪;李政;郝项超;;中国股票市场国际化研究:基于信息溢出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5年04期
5 胡晔;刘智超;;基于已实现和极差波动率标准的沪深300指数波动率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年06期
6 李晓;;金融自由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的动态关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01期
7 滑冬玲;;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金融脆弱性成因对比:基于制度视角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4年08期
8 张宏;;浅议债务可持续性的衡量方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10期
9 王晓;李佳;;金融稳定目标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4期
10 范为;房四海;;金融危机期间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评论;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2623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23050.html